在过去3天,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多次重申,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加分政策。
“二级运动员”加分看似天经地义,但却遭到清华大学的坚决反对,何也?原来,清华大学招生组之所以拒绝认可四川“二级运动员”高考加分政策,是因为他们在多年前就发现,大量四川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质有造假嫌疑。当然,这并非“一刀切”,只要考生通过清华大学独立组织的体育特长测试,校方将对他们的加分政策予以认可。
看来,有利益的地方就容易产生猫腻,因为可以高考加分,“四川二级运动员”也就应运而生,有一年四川高考考生中,居然出现了数千名“二级运动员”。
平心而论,“二级运动员”标准是相当高的,以男子100米短跑为例,其标准是电动计时11秒74,这在一般中学绝对是顶尖水平,但这往往是体训生的成绩,而一般醉心于高考的学生显然难以望其项背。可奇怪的是,一些学校为了冲击清华、北大,让好些学习尖子也摇身一变,成了“二级运动员”,难怪清华招生老师会说,有的考生长得跟小鸡仔一样瘦弱,居然是二级运动员,问一位“二级运动员”考生百米跑的成绩是多少,考生犹豫半天说大约14秒。真是天下奇闻,一个连二级运动员标准都模棱两可的考生会是二级运动员。
当下,高考买证加分项目可谓繁多,尤其是运动员资格证书造假问题在社会上更是普遍存在,这亦是不争的实事。这种繁多的加分项目背后,难以摆脱权力和金钱的影子。更何况,那么多的加分条款,其中潜藏的“操作空间”更非外人所能知道。
高考加分何以与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沦为了过街老鼠?加分是造就公平还是滋生腐败?虚假加分操作因其较为隐蔽且造假成本微乎其微,这也促使不少人选择“放手一搏”。久而久之,高考加分名额就如同注水猪肉,日益壮大的“体尖生”队伍便呈现虚假丰腴的状态。然而,层出不穷的造假行为已让不少人对高考公平性失去了信心。高分加分造假透露出的“利益至上”抹黑了教育公平,更是让百姓痛恨却又无奈。
当然,关键的问题不在加分,而在于透明和公平。如果有关部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加分的标准、认定办法和加分依据,让媒体和公众充分监督,相信民众不会有那么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