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教育新闻 > 详细页面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2021年12月08日04:59

教育理论网(记者 李煜辉)现场报道124-5,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中国教育大变革”。国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企业家、地方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校长、教师等40余位嘉宾发表演讲。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北京设线下主会场。各专家学者秉持“凝聚社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的论坛初心跨界讨论,以期重建新政共识。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线下论坛现场

      2021年,教育新政以雷霆万钧之势次第推进。“双减”、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民办教育发展规范调整、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校长教师轮岗等政策密集出台。这些政策涉及到千百万家长、学生、教师等群体的切身利益,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各界也反响强烈。

△中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乔卫兵致辞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致辞

    这些问题涉及到国家治理,涉及到教育的正本清源,应该通过深入而切实的讨论,达成共识。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教育新政才能贯彻执行下去,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才有可能形成。为此,著名教育智库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将第八届年会主题确定为“中国教育大变革”。

△朱永新对话曹德旺

    玻璃大王”曹德旺出资100亿建立的福耀科技大学最近引起世人瞩目。这所大学是曹德旺在75岁时发起设立,落地福州。124日上午,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主论坛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与曹德旺视频连线。这是一位教育家和一位企业家之间的对话,两位嘉宾就阅读、家庭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讨论。

    同时,曹德旺也线上发表了《教育更需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曹德旺谈到,现在大学的问题在于学科的设置还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也就是说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适应企业的需求。很多大学生就业的目标偏向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公务员就送快递、送外卖,或者干脆躺在家里依赖于父母。

    曹德旺同时表示,教育应该是事业,而不应该是产业。若资本以营利的性质进入教育那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事。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朱永新

     朱永新在随后的主旨演讲中谈到, “双减”政策是中国教育大变革的重要契机。“双减”表面上看来是减轻校内课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双减”之后,教育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在演讲中,朱永新从“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这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朱永新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具有社会的信息化、资源的泛在化、职业的流动化、技术的赋能化、学习的终身化、教育的个性化等特点,所以在未来的教育中应该强化新生命课程,为了生命的长宽高;强化新智识课程,培养人思维的洞见力;强化新德育课程,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新艺术课程,为了心灵的创造性;强化特色课程,为了个性的张扬。

    谈及未来学习内容变革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朱永新提出了三点想法:第一,从学校走向学习中心;第二,从固定的学习走向弹性的学习;第三,从学历社会走向学力社会。

    当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究竟应该给学生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在本次年会主论坛上做了题为《更新我们的教育文化》的主题演讲。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

    他认为,到今天,我们还在宣传只有上大学才能改变命运,这对社会价值观是很大的误导。杨东平表示,升学主义违背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多样化人才的客观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工厂招不到人的原因。因为社会需要360行的人才,但大学只给学生提供一行,就是读书做官。”

    杨东平谈到,升学主义否定了人的多样性对幸福生活的需求,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的浪费,使学校沦为升学率竞争、培养“小镇刷题家”、“二流机器人”的培训机构。他认为,今天的教育要从人力资源、从人才重新回归到人,回归到树人、育人教育的核心概念,这也是国家所提倡的回归初心。初心就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力资本。

    杨东平强调,义务教育应当点燃、启蒙、激发、照亮每一个学生,应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和终身幸福服务。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而不是少数能够“跳龙门”的“锦鲤”。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

    在“双减”改革背景之下,家庭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就《“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回归》这一主题做了分享。

    张志勇表示,“双减”改革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带来三个重大的倒逼。一是学校超长的学习时间,这个所谓提高升学率的路径要被斩断;二是题海战术行不通了;三是大量学科补习的时间和空间被规范,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做出调整。

    张志勇谈到,过去的家庭教育完全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家庭教育就是刷题和补习。家庭教育没有它的独立性,已经丧失了它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家庭教育面对新的挑战和调整,张志勇呼吁要有科学的家庭教育、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呼唤和谐的家校协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

    在本次年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做了题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的主题演讲。

    项贤明谈到,在下大决心努力推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内外学业负担的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应当牢牢记住教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要深刻认识并始终牢记:“减负”,必须为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的服务。

    项贤明认为,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必需时刻牢记这样一条基本原则: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得少一点、学得简单点,而是要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活泼一点,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近日在网络上做了一份关于《“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变化的问卷调查报告》的调查,调查收到有效样本6653份,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仍然是教师的最大负担。关于教师负担的来源,从专业类方面来看,教师面临的学生成绩(升学率、平均分、优秀率等)考评、班级管理考评、作业批改和教案检查、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考核分别占比为81.21%(多达5403人)、62.81%(多达4179人)、65.83%(多达4380人)以及46.72%。

    此外,从时间方面来看,教师们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节假日上班、开会或其它组织活动,和非正常教学时间内的早晚自习。教师的非教育性社会事务与政府部门检查占比90.37%,明显高于家校沟通占比47.71%.

    李镇西认为,只有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孩子。只有减轻已有的不合理负担,才能够真正把减负落到实处。他提出三条建议:减掉非教学任务,让教师拥有更多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各级各类评估、检查、验收、表格、APP;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由社会资源提供课后延时服务。

    12月4日下午和5日上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八届年会还在线上、线下分别举行了“‘双减’论坛”“普职分流论坛”“元宇宙教育论坛”“家庭教育论坛”以及“地方教育治理论坛” “幸福教育论坛”等六场专题论坛。年会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新政焦点、痛点和难点,邀约不同层面嘉宾,多维度解读教育新政,集智共商。

“双减”:难点与对策

    “双减”新政并不仅仅是给学生减负,其目标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和困难。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召集并主持了4日下午举行的“双减”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畅,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陆云泉,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刘可钦就 “双减”新政推出后,教育系统面临哪些问题、在“双减”中应该注意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机制,保障“双减”工作切实落到实处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普职分流:如何缓解焦虑?

    高中教育阶段普职分流是优化中等教育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召集主持的“普职分流”论坛中,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和震,北京市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于东平,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就如何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在普职分流怎样消解家长焦虑?怎样打破体制束缚,形成产学合作的新体制机制、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等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家庭教育如何适应教育新政?

     “双减”不仅对学校育人体系进行进一步科学定位和整体优化,也为家庭教育回归本源、缓解焦虑、发挥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指明了方向。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召集主持了4日下午在线上举办了“家庭教育”论坛。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家庭教育研究者、北京阅读季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徐智明 ,《渡过》系列丛书作者、渡过平台创始人张进,爱哲教育创办人,爱哲安民未来学校校长马志娟、涂思美育内容研发总监郑茹君等嘉宾围绕“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面临哪些转变、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配合与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元宇宙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现在,人类进入到“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的历史阶段,学习变成了终生的、全天候的内容。元宇宙为这样的学习提供了最大空间和最好的技术基础。

    在cocafe咖菲科技创始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执行秘书长石岚召集主持的此次分论坛中,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乔卫兵,易宝支付总裁及联合创始人、江苏银行独立董事余晨,谦润认知科技董事长王乐京,《元宇宙》第一作者、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清华美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李骏翼,罗布世界RLC社区CEO李许珊珊就如何重构21世纪人类未来的教育体系、如何让学生成为教育的参与者、成为元宇宙的原住民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新形势下地方教育治理

    教育新政要落地,必须依靠地方教育管理机构的努力。12月5日上午在线上举行的“地方教育治理论坛”由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汤敏召集主持。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明建平、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杨华、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大伟、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教育局局长李从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教育局局长梁斌分享了在推动教育新政落地过程中各地的工作经验,并就当前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解决思路进行了交流。

让教育变成幸福的事情

    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幸福教育论坛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交流研讨,反思当下教育该如何更有效的促进人生幸福?如何超越简浅的“快乐教育”,追求“不断向上向善的心安”?如何探索基于中国文化和教育生态的幸福教育实践经验和推广路径?

    12月5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文东茅召集的“幸福教育论坛”上,广州市长兴中学副校长陈必春,河南新郑市崇文中学创办首任校长郭书广,河北三河市燕灵路小学班主任宫世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督学、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雪晴,山东冠县斜店乡中学校长付俊华,山东冠县斜店乡中学教务校长,曹军玲,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助理隋红军等围绕“幸福教育”主题进行了分享。

    据悉,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目前国内顶尖的教育改革跨界交流平台和享有盛誉的新型教育智库,2014年12月成立于北京。论坛宗旨是“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教育改革”。论坛的最大特点是跨界,荟聚了国内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专家以及政治、经济、人文、社科等各界知名人士。目前论坛已稳定形成了组织论坛、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出版宣传等四个维度的发展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