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例谈高中化学常规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2013年08月09日23:12 www.szwxzx.cn
 


苏州市吴县中学 毕晓昀

突破以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将合作学习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列举了一些教学案例,以解题过程中产生的争议问题、课堂默写中出现的错误、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状况为切入点,突出学生之间的互助,使合作学习不着痕迹地贯穿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  常规教学  合作能力  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提到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将之与实验课上的分组实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小组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个好办法,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对象被框定在了同座、前后座、或全班同学这样的范围内,而无法实现更深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一、教师要重新认识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所进行的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教师之间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这其中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在激烈的交锋,并且在交锋过程中得到完善和修正。

与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相比,合作的形式本身有相当多的心理优势,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和补充,可以帮助他们降低思维的难度和跨度,学优生可以在合作中更多的表现自己的自信和智慧,而学困生则免除了直接面对教师时的为难与尴尬,敢于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尝试成功的乐趣。因此学生们事实上是非常乐于合作的。

所以,在高中化学常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把以往师对生的知识讲解、错误罗列改为生对生的相互提醒、补充,甚至是生对师的质疑、纠错。为了合作而合作不着痕迹地引导合作,发挥群体的力量和智慧,在不经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高中化学常规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1、争议问题的互相说服

教学案例:先示范C4H9Cl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写出C5H11Cl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初次接触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问题时,学生们是很难一次找齐全部同分异构体的,不是相同的结构重复书写,就是遗漏了一些结构没有写出。这时,我对自己抛出的问题一般不急于讲评,只是让孩子们齐声报一下自己找到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多的多少的少,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分歧。然后,我会让坐得比较近的几个同学就自己书写的有机结构进行对照。从中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通常第一个阶段,学生们会追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与别人对照之后,总是发现自己少写了什么,于是把别人本子上的有机结构转抄到自己的本子上;可是慢慢地,就会有人看出一些有机结构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调整一下写法之后,也没什么大区别,于是到了第二个阶段,他们开始排查相同的结构,一番激烈的说服与被说服之后,小范围内的答案渐渐统一。

在学生的争论过程中,教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以提问答案的方式让学生们发现:他们的答案都不相同,而正确答案就在其中。其次,可以一边巡视一边参与某个讨论小组,适当地做一点点提示;第三,这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在最后做出方法或者解题思路上的归纳总结。

 

对照答案
发现分歧

相互说服
统一意见

师生共评
总结提升

独立分析
寻找答案

 

这样的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容易丢、漏答案的题目非常有效,自我的发现和相互的补充,总是比教师的直接讲解更为有效。

2、课堂默写中的互相纠错

教学案例:学习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这一单元之后,在课堂上默写本专题一些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我常用的方法是这样的:请一个化学成绩中等的同学到黑板上,而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进行听写。默写结束之后,同桌交换默写本,进行互相纠错,允许相互商量、彼此说服、甚至一起翻书或笔记本,最后,师生一起对黑板上的方程式进行批改和评价。

 

第一遍:听写

(发现自身知识点上存在的问题)

第二遍:相互纠错

(相互提醒,自助

解决疑难)

第三遍:师生共评

(查缺补漏)

 

有人认为默写的目的是为了罚抄,笔者不敢苟同。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方程式或知识点,在作业中已经出现多次,但在测试中却仍然出错,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在平时作业时常会借助一些拐棍,比如课本或笔记本,甚至是邻座同学,于是,看起来作业都做得相当有质量,他们也以为自己已经会了,可是到测试时,离开了这些拐棍就会露出原形。

所以笔者认为,默写其实承载着以下的一些作用:首先,默写提供机会,使学生能够尽早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漏洞;其次,在默写之后,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纠错和教师的提醒能够立刻弥补这些漏洞。试想一下,在课堂上,写一遍、查一遍、再听一遍,这样的印象能够不深刻吗?

3、演示实验中的互相提醒

教学案例:课前布置预习葡萄糖的银镜反应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两个实验,课上请2个学生分别上讲台演示。

可能是由于紧张,演示的学生拿起一只试管开始犹豫,下面的同学立刻开始吹风先加AgNO3再加氨水振荡别加多了,没有热水浴,一个同学马上拿起烧杯,帮他去打热水……

一个学生在上面演示,全班的同学都会非常投入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现有任何一点点操作上的不当,都会群起来攻之。在我的课堂上,大多数的演示实验都是这样由学生完成的,而我,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最最关键的时候才出手。

与教师直接演示相比,这样的做法可能会浪费一点时间,但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教师演示中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他们不但到了实验的全过程,其实也在意识上全程参与了整个实验。笔者做过相关的调研发现,此做法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学生在课后的测试中也表现出对实验相关知识的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4、学生实验中的互相启迪

教学案例: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我们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现象实验,一个学生无意之中把激光笔照射到烧杯上面的空气层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烧杯上方的热气中,一条清晰的光通路出现在他的眼前。这让他大为惊讶,他转换一下角度进行照射,光通路同样出现,他轻轻吹一口气,光通路竟然随着吹出的气流而飘动。他将这奇怪的现象告诉了周围的同学,不一会儿,整个实验室的学生都在研究这个奇怪的现象。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渐渐地有同学问我是怎么一回事,我推说不知道,再后来几个化学学得相当不错的孩子开始凑在一起讨论,我在他们的交流中捕捉到了”“”“气溶胶这几个字,就知道他们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象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教师能做的应该是放任他们去发现、去争论,甚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结语: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机会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机会,综合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并从中受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