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教改新论 > 详细页面

怎样促使学生提问


2013年07月28日19:24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   王玲玲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的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使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常听老师们议论:学生怎么就不爱问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然后才是问题的解答。”因此,学生不爱问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使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教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其中怕说错了被同学讥笑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的反应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你在学生提问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对其他同学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问题不好,不该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要做到: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课本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同样也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的行为。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二、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学生的问题能否提出来,还取决于教师是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师生问答”似乎天经地义。然而,教师的提问是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教师关心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不一致。教师以为很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而学生认为有趣的问题,教师又认为不值一提。这样势必造成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不利于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在课堂上只讲要考的重难点内容,而且教学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虑讲什么、怎么讲才更有意义,效果更好。事实上,教学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总量有多少,而是取决于学生所收获的有多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我们就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除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卡上,要求学生把“问题卡”夹在作业本中交上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便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问题的同学也有了提问题的机会,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三、创设学生提问的情景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在于能否给学创设提问的情景。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的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讲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我在课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如学习《孔雀东南飞》前,不少学生问到:刘兰芝那样聪明贤惠、勤劳善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她,甚至逼迫儿子将其休回家?刘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没有像一般被休女子那样哭哭啼啼呢?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更让我感到惊讶,其实,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不比老师逊色。

   2、利用课堂提问,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同学间提问题,常常不讲究提问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让学生上讲台,促使学生提问。让学上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学生提的问题更多,效果更好。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以防被其他同学的问题难住,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都想把这位“老师”难住。这样,学生的顾虑少了,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的问题也多了。复习课可采用这种方式教学。

总之,十多年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到的。教师应该在有助于提供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