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感谈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中 杨威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看到也使我体会到,目前在校高中生不仅活泼、热情、有朝气,而且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思想解放、求知欲望强烈,对学习充满渴望,对生活满怀理想,但由于片面受到“分数就是硬道理”的错误教学思想引导和学校迫于升学率等方面的压力,大多数高中生被迫放弃对艺术课的重视和学习时间的投入,我暂且不对此现象作出评论,但有一点一直让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科学的分配高中阶段各学科的学习时间,明确艺术教育是其他学科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欣赏课的目的是什么?核心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带着这些问题,在高中开设第一节艺术欣赏课时,我是这样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的运用其效果是明显的。
(艺术欣赏课前先引用两个例子)
一是汉乐府著名的《陌上桑》中有这样的记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lǚ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捋胡子)髭(zī 嘴上边的胡子)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巾肖头。耕者忘其黎,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面对罗敷这样一位美貌的女子,“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样几个审美主体都有着不同的美感体验。“行者”停下了匆匆前进的脚步,放下担子欣赏,一边梳理着自己的胡须,一边赞叹罗敷的美貌;“少年”见到罗敷则急忙脱帽整理衣冠,以期在罗敷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耕者”、“锄者”也都下意识地停止了手中的劳作,以至于晚归后因为没有完成劳动任务而相互理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特定的心境、身份地位对罗敷的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内心之中则体验到了“罗敷”这一审美客体所带来的美的震撼力。
二是黑格尔在《美学》中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小男孩的这一举动也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曾出现过。当平静的水面因石子的打击而出现一圈一圈不断向外扩散的涟漪的时候,小男孩会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而陶醉。
我用这两个例子作为艺术欣赏课的切入点,让同学们思考、分析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它与我们所学习的学科有何关联?它想诠释一个什么原理?并请同学用最少的文字把文章的意思表达出来。聪慧的孩子很快就整合出一个字“美”。当同学对“美”或“美感”有了些启蒙的时候,便开始对同学什么是“美”、“美感”和“审美”等问题进行指向和引领,分析以上两个例子其本质上暗示了一个过程——即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其核心就是审美。
二、要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
高中艺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要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是一个重要前提。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尽量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学生缺少“发现”美,而要具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其核心是要具有对美的事物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也没有美感的体验。我以课本中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水墨画《虾》和郑板桥的《兰竹图》为例提问,为什么一张纸上只画了几只游动的小虾,我们就能感到满纸溢水,似乎这几只虾真的在水中游动一样呢?为什么能在郑板桥《兰竹图》中,我们能够由竹子的高峻挺拔联想到君子贫贱不能移其志的高洁品行呢;学生通过如此这般反复地问答,自然就明白了是审美想象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审美的眼睛在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以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世界级艺术大师毕加索的抽象画代表作《格尔尼卡》为例,教导学生如何去认识、理解和审视这些不同于写实绘画的抽象符号。抽象符号是同学们认识和欣赏这件作品的一大难题,所以我在此之前必须阐明此画所产生的历史背景: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使这座历史名城化为废墟。这一暴行引起了全世界的愤怒,毕加索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了这件以格尔尼卡空袭事件为题材的大画,以表示对法西斯血腥暴行的抗议。作品表现了可怕的轰炸,以形象的扭曲来表现轰炸后的混乱与恐怖,死难战士和平民的断臂残骸、怀抱婴儿的妇女仰头惊呼更增加了悲剧的气氛。画面上变形的图式不适应于学生已往的视觉经验和形象辩识,尽管他们能在画面上感觉到一种战争场面的混乱,但很少同学会进入画面那种惊心动魄的悲剧情境,产生悲剧情怀。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同学们讲解了象征语言在这幅作品中的审美意义,比如公牛象征正义,倒下的马匹表示不屈的西班牙,它的舌头像子弹、耳朵像刀尖。电灯表现成爆炸的闪光。如此,学生在理解了这幅作品的语言意义后,也就理解了这幅作品,画面上那些破碎的形象、惊慌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无不勾起同学们的愤怒的情绪。这样,同学们就由作品的抽象符号联想到当时的现实情境,通过创造性想象获得了一次审美的体验。
三、要让学生懂得审美体验
高中艺术欣赏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美就在我身边”。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美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还存在于你﹑我﹑他的身边。可以说,美渗透在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当中。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以课文中的艺术作品罗丹的《思想者》为例,罗丹以回拢的手臂支撑头部,带动全身形体以弓曲团缩,咬手皱眉的动态表情及紧张的肌肉,表现他思绪的涌动和精神的痛苦。这种具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行体美,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而来,他在大量的生活体验中,发现这一动作最能表现人在思想时的下意识行为。经过如此讲解,同学们开始明白,当他们漫步校园时,修竹摇曳,枫叶如丹,柏树伫立,樟树飘香时所感受到的赏心悦目、怡情冶性和美不胜收,其实就是自然美给自己的一种的美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就是 “美感”。
四、结语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艺术始终表现着人类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形象地记载着人类智慧和人性的深度,凝洁深化着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艺术教育能够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审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神往的美的世界。让学生了解艺术,认识艺术,欣赏艺术是高中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