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地理“情动”课堂的合作学习探究


2014年10月14日00:39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王彬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我校采用了“以情启智、五环联动”的教学模式,用情感开启生命的灵动,用自主生动知识的课堂。

在践行我校情动五环过程中,自主合作共探讨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补互助,可以使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较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而且还开阔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正如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各自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还记得的在讲授北京一课时,以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入本课,“自1949新中国成立以来,定北京为首都,现在我们乘坐时间飞船回到1949,假如有5个城市为首都的候选(北京、上海、哈尔滨、西安、广州),你会选择哪一个城市呢?如果支持它,请说出理由。”学生四人为一个地理小组,结合地形图和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经济、资源、国家战略安全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通过小组的集思广益、协作攻关,加之教师的精导点拨,较容易完成本节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同时在争论中也建立起了学习城市区域地理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合作参与机会不均衡

教学过程发现,由于地理知识很多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知识储备量有很大联系,这样那些地理知识较多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成为小组的主宰,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地理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往往落后于前者,无形中失去了表达观点的机会。小组成果基本上成为前者的一家之言,合作则无从谈起。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自由发言的机会明显较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也多,且一般是男生多于女生;而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2.合作学习具有局限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中,学生讨论比较热烈,也比较有成果;比如在学习到大洲大洋这一节时,让学生验证地球上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时,让小组内每位学生上抛充气地球模型,在用手接住,看每次球落时,右手拇指接触的是海洋还是陆地,上抛次数越多,估算越准确,然后课堂上在进行操作,因为感兴趣,就表现的比较活跃,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很好。 但在知识性、原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因为没有合作的基本素材,内容较为枯燥,学生思维就会受限,讨论效果就不理想。

3.教师的评价不够全面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因为老师不可能参与所有的小组讨论,就造成了往往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主问题的设置

地理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层次性、趣味性、生活性,或热点性、规律性等,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体会合作的快乐,还要有利于小组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地理有些知识内容细小繁杂,教师更要巧妙设计,在解决大问题的同时,能够包含大部分小知识点。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使学生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2、组内合作技巧

    小组合作的习惯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地理日常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如何展开,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指导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同时在学生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走下去,关注学生合作进展情况,了解合作效果,以便准确把握结束时间,对学生交流时发现的难点问题,教师可适当地提示,巧妙地点拨,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当然,合作学习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对小组中的每一成员明确分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领导者,记录者,汇报者等角色,角色之间要进行周期性交换。这样,可以促进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使每个学生都主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而且也让全体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3、评价机制的健全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评价策略,要突出过程评价,在合作的基础上,张扬个性,鼓励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如在讲授黄河治理一课时开篇就提出“你了解这位母亲吗?想了解这位母亲吗?让我们来比比看,谁是这位母亲的知心儿女?” 同时来调动学生加入“大比拼”并播放比拼规则:课堂中积极发言回答正确的同学,将会得到精美“黄河明信片”,最后累加明信片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神秘大奖”,最终形成一种合作与竞争互相渗透的学习场,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通过参与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丰厚自我,提升评价的艺术,包括语言、形式、动作、表情等,使得评价机制更加完善。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真正实施小组合作,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才能使学生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不断地提高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