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校本教研应追求实效


2014年10月17日23:17 //epaper.sxjybk.com

有效的校本教研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协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识,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校本教研活动能否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关键在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虽然有些学校对校本教研很重视,有的每周都安排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但实际上走过场的现象不在少数,有的校本教研就是交流一下教学进度,协商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根本没有进行真正的教学研究。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校本教研的研究性呢?
  首先是要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这是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有些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成绩高低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所以教师之间总是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更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为增加教师的团队意识,学校在考核上应以教研组、备课组作为对象,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应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鼓励在教学中有问题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也对愿意帮助其他教师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以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动力。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都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在安排办公室时,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室,这更有利于交流与讨论,也可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
  其次是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都必须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专家或名师指导。
  再次是学校应加强对教研内容的和教研效果的考查。有许多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统计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打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效果作出要求与评价。其实教学研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生,并非一定要开会研究。学校可在学年初让每个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在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应放权给教研组,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等进行考核,把简单的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查。
  最后要打破把校本教研限制在校内、本学科内的思维。即使是一所重点学校,也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
  资力量在学科之间分配不均等问
  题。所以,校本教研活动应大胆打
  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
  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
  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
  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
  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应坚持“走
  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拓宽思路。
  另外,还可以以教学活动促进校本教研。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搞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找不到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可以通过组织赛课、说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等教学活动,促进教研组团队作战,分工协作、共同研究,以活动促教研也是一种比较直接、便于操作的方法。
  校本教研应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适合本校特点的管理和奖惩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多课题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校本教研效率,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研究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