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浅谈对内地新疆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2014年11月01日03:02

                                     东北育才学校  戴隽瑶

摘要:在内地沿海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国家加快新疆地区科教兴国战略步伐、支持新疆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但由于内高班学生远离家乡,又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不仅面临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各种差异,更要经受学习基础、同伴交往等压力与考验,容易造成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探索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切的方法和途径尤为必要。

关键词:内地新疆班    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途径

    为加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步伐,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切实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部从2000年起,在内地沿海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支持新疆人才培养战略。

20108月,东北育才学校承担了辽宁省新疆内高班的扩招任务。自第一届招生开始,学校就独立设置新疆部,并由校级领导直接主管新疆部工作。目前,育才新疆部已经形成了四个年级、七个教学班的最终规模,共有学生264人,其中农牧民子女占80%

前来就读的学生虽然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考试、考察等程序,是当地的佼佼者,但他们多数是从相对比较贫困和欠发达的边疆地区来到内地,而且上学期间只有每年暑假回家一次,缺少了家庭的直接关爱,加之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青春期,因此,他们在环境适应、生活自理、语言沟通、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心理方面的问题又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探索对新疆内高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切的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内高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改变引起的不良情绪。

内高班学生来自干旱的西部边疆地区,而沈阳雨季的闷、夏天的热、冬天的冷都让学生很难适应。以牛羊肉、馕和水果为主要饮食结构的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后很多都出现肠胃不适的现象。目前在内高班学生中,胃病、阑尾炎、皮肤病等成了常见病,还有如痔疮、便秘等成了学生的难言之隐。身体的不适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是引起学生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由于学习困难、抗挫能力差引发的自卑心理。

内高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在新疆当地学习,由于新疆幅员辽阔,城乡差别大,民族种类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教育水平相差较大,导致实际录取的学生在学习水平上相差巨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和初中都是用母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学习,到内地后全部普通话教学,语言成了学习的第一障碍。同时,目前绝大部分内高班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内地办班的优秀学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以及努力学习和进步缓慢的现实,事实上给内高班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考取内高班是一个家族甚至是一个村庄的荣耀,如果因学习成绩差而不能顺利考取重点或理想的大学,他们将会不堪承重。

3.由于人际交往处理方式的变化引发的失落心理。

大多数内高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高中之前都是以走读为主,每天放学后仍然是同家人生活在一起。进入内高班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独自面对,这对平时生活在大家庭,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初中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学生因为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有着不同的观点,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难免有冲突。而少数民族学生相比普通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最怕伤了感情和面子,以至于造成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因此而困惑、紧张、压抑、孤独。

4.由于对家庭的依赖和责任引发的心理压力。

许多内高班学生,尤其是家庭贫困的学生,往往是家庭的支柱,对家庭的责任感非常强。面对家庭的困难、矛盾,虽身在内地,但心系家庭。经常因为家庭的问题忧心忡忡,不能安心学习和生活,忧郁和担心每天伴随着他们。少数民族强烈的亲情观也让许多的学生特别地思念亲人,对部分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学生而言,对家庭的依赖也同样让他们产生心理压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围绕不同年级内高班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年级制定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一学生由于刚离开家乡不久,容易产生抵触、怀疑和自卑情绪。从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在情绪情感的心理指导方面需求比较集中,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应着重在这些方面。心理健康教师除了接待个别来访外,需要适时开展一些以情绪调适为主,其他心理干预为辅的心理活动课程或讲座。

高二学生除了情绪情感指导以外,他们在人际交往(主要是同伴交往)的需求有所上升。特别是一些插班学生,面临的人际交往群体由单一变得多元,大家在同一个教室学习,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由于先天地域、宗教和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在人际适应方面很容易出现问题,部分学生产生敏感、猜疑等人际交往困惑。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组织有关同伴交往的心理活动课程和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素质,提高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在个别疏导的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文化的共存,正确看待并接纳彼此文化的差异。

高三学生随着入校时间增长,初期情绪情感的困惑逐步得到缓解,人际交往指导的需求被放在了首位。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干预途径主要是个别咨询和团体的专题辅导,同时学部其他老师也需适时组织他们进行课外、假期的团体活动,学校“心理社团”也会面向内高班学生开展诸如人际交往训练、人际交往原则、技巧等的讲座。

高考班的学生主要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心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群体,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还要组织团体心理训练、生涯规划个别辅导等活动,通过有效的方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疏导心理困惑,矫治不良心理与行为,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减压,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编写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2.王治玉.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管理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3.王秀美.花儿朵朵——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人民教育,201220):36-38

   4.何育竹.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对策初探[J]. 中小学管理,2006(增刊):192-19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