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叶城县第二中学 欧园
摘要:高中学生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朗读 培养 重视 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朗读教学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被极大程度地弱化,学生的朗读水平每况愈下。走进校园,那悦耳动听的读书声已经很难听见了。而语文教学,也走向了“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那书声琅琅的声音已经被那此起彼伏的老师的讲课声和令人窒闷的学生考试做题的场面取而代之。
二、如何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一)教师朗读 示范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或背诵是对学生最好的指导,因为它是在教师充分备课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在充分感知文本基础上进行的情感表达,它的效果远胜于录音。因为,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熟悉自己老师的声音,教师现场的朗读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所以,语文教师要敢于在课堂上试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和文本的风采,学生会把真诚而热烈的掌声送给你。教师在示范朗读时,要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要进入课文情景,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以读为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为一体,造成热烈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课堂情感效应,取得最佳示范效果。老师示范读或背诵后,可以让学生回味,仿读,矫正自己的误处,并在琢磨中更好地体会语感。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自我感觉读的最好的语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理解文本,教给方法
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而感情朗读又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进行的,
1、声情并茂法。
“声情并茂法”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时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语调,配上合适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而进行的一种朗读方法。读书不难,但是读好一篇文章不容易,它要求读书的人要能够走进作者,知道作者要写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所以读者必然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去读。而且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必然是经过自己的一番理解体会,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化、提升为自己的感情体验,再通过恰当的语调、丰富的表情表达出来,达到入文入情的境界。
2、配乐朗读法
回顾我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古代的诗歌经历了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的这样一条道路。追溯古代不管是民歌,还是词曲都是与音乐交融在一起从而显示出他们无限的魅力。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惊世疾俗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如在上《荷塘月色》一课的第一段时,配上一段《春江花月夜》的小曲,会让荷塘月色的美景更完美地浮现出来。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创设情景想象朗读法。“
”创设情景想象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在上课时选择那些可读性强的课文,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男女生二重读;粗读、细读、精读、联读;比赛读、表演读等等。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李清照的《声声慢》、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训练朗读的好范例。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们逐渐走进了文本,亲近了文本。学生调皮的少了,读书的多了,课堂上睡觉的少了,看书的多了。
(三).准确评价,形象指导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随时点评显得尤为重要,朗读教学也是如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要求:“注意加强对文章诵读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准确评价和形象指导发挥导向作用,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继续发扬。不足在哪里,以期改正。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总之,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注重朗读,强化指导,使学生陶醉于文学作品构建的艺术王国,用自己的声音传出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是会心的微笑,有时是伤心的哭泣,有时是痛心的激愤,真正达到朱熹所说的“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朗读课就是好课,而是通过朗读,把方法的演练,字词的落实、文章的义理、人生的感悟串联起来。不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演讲课、美术课、多媒体演示课、课外活动课,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再认认真真办错事,勤勤恳恳帮倒忙了,而真正把语文课上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语文味的读书课。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师最先做的事,书声朗朗也应该是语文课堂上最美的一道风景。也许,认识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能把朗读这件事坚持下去,让学生好好读书。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反复的朗读文学作品,才能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语文之美,让朗朗书声响彻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