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4年11月23日00:4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第二小学  于智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刻在总结和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发现主要表现这样几种情况:有部分学生虽然遵守课堂纪律,但整节课都坐着,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安安静静”地当听众,“心甘情愿”地当观众。举手的总这么几个人。有时,课堂安静得让人觉得如一潭死水。教师在滔滔不绝,而学生不善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胆子很小;分组放手让学生讨论,但积极讨论者占少数,大多学生只把自己当作是旁观者;教师课前作了大量准备,课堂里创设了情境,学生却是毫无兴致,思绪脱离了课堂。这些表现,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对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理念,对提高课堂效率是极为不利的。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其次,不仅自己要富有激情,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记得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上课的开始我便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小鸟落到井沿上,井底的小青蛙好像在和它说话,青蛙和小鸟在说什么?你们想知道吗?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来设计导语,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处理对话中对重点词“无边无际”的理解,用小鸟飞翔的情景画面来表示。并且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说说你见过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巧设问题,这个问题起到一个牵一线动全篇的作用。解决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里我又采用了实践体验法。卷一个纸筒,用它来看天,你发现了什么?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揭示是因为高高的井壁遮住了它的视线。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不仅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的交流,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交流与呼应,从而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立体网络。这样,课堂气氛才能热烈,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心灵和智慧的碰撞中得到激活和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教学效果。从“七上八下”到“七嘴八舌”——有效促进数学课堂交流的分析与方略研究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曾看过一本教学杂志上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呢?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在《黄山奇石》一课中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展示美丽黄山,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那么该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呢?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文应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2)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总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像生命一样充满活力的涌动,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