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浅析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


2014年12月14日01:0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  朱英英

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石。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始终,指导着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的基础。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和物质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深化。

一、化学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的积极性很高,神奇的化学现象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一到接触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逐渐下降,特别是接触到化学计算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上课睡觉或者讲话,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化学,分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师为了避免分化,难免会采取背、默等古老的办法,还让学生做各种变式的题目等。结果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乏,形成了恶性循环,化学概念成了制约化学教学的瓶颈。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课程标准中调整概念教学的意义、要求理解不够,长期受学科中心观念的影响仍然占主导地位。习惯于偏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严谨的逻辑表述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

2、初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本身就比较生疏,严谨的逻辑表述常常使一部分同学无所适从,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本身对学习就不感兴趣,基础知识差。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本身就有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很容易使学生放弃学习化学。加之概念的习题演练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有关调查表明,初中化学某些知识点一直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加上概念教学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较少考虑学生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1.运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

要充分运用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打开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门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才能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教学中,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形成的需要,有些概念,如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这些现象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有些概念,如物质的组成、结构等,可以通过模型、磁性黑板、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电影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表象;新教材上彩色图片较多,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对离子的认识过程,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图:钠原子一边踢着一个电子,一边说电子走开,我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赶忙捞住被钠原子踢来的一个电子,说:我需要电子,我也要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氯原子、钠原子得失电子后分别形成了氯离子、钠离子。由于静电作用,钠离子和氯离子手拉手的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这样学生仔细观察了类似卡通人物的离子、电子,就能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掌握离子的概念。

2、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真实现象导入,使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例如对酸的概念的建立,我是从学生生活中对的理解切入的。在通过一系列探究试验进一步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使新信息内化而获得新的心理意义。最后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进一步产生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从而形成有系统的概念体系,上升为酸的概念。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3.不仅要全面阐述,还要注意严密性。

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概念,首先必须全面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例如,催化剂概念的内涵是: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概念的外延是:能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可能参加反应。又如,元素概念的内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而概念的外延是: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讲到这个概念时,要紧紧把握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两个关键。实质上质子数才是划分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求学生明确两点:元素是宏观概念且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中性原子和带电原子(离子)。通过这样讲解,学生就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元素的定义。

4.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概念进行归纳,加强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的内容繁多,容易混淆,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突出本质,辨明异同,使概念系统化,达到逐步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和原子时,初学阶段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把它们之间的概念、区别、适用范围和联系等异同点列表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就能对有关的概念深入理解,正确掌握。在基本概念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原子与离子,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与氧化物等等,都应该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旧联系,以旧引新,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5、注意概念的系统归类,找出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内在联系

    化学概念虽多,也是一个个地形成,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概念逐步系统归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这几个概念的从属关系、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总之,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理解和加强记忆,再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都能得到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