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语文教学中应有情


2015年03月02日00:04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敏华

语文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朔造人生品格的过程。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思维,能感知的活生生的人。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要当人进入状态时才能进行,即教学要从多方面投入“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

一、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的第一条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就应做好准备,要对每一天的教学充满热情,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分析学生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使自己讲课有章有法,重难点突出,达到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有热情,不能按部就班,要因材施教。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备课有热情外,对生活也应该有热情。学生喜欢谈论与生活有关的东西。课间十分钟,你走迸教室,听到的是学生谈昨晚的电视节目、明星、身边的事等。教师就应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发现身边的点滴事件,巧妙地应用到教学中。如:我们举办奥运会,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将作文课内容变成“看奥运比赛现场直播,发布奥运新闻”写作活动,学生们的写作热情会高涨,平时调皮贪玩的这一类学生也会有活可说,学生们会很好掌握新闻写作的知识和技能。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过程,如果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只讲求速度,不讲质量,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气氛会如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因此,要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要在课前有热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感情

    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一个对语文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是学习不好语文的。学习语言的兴趣有无,积极还是消极,是他们在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价值判断而产生的。在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情感,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学生从认知人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领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有感情。

    感情传递是教师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表现为: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充分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在教材分析过程中,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将不同的情感在非语言行为上表现出来。讲到愉快之处面露微笑;讲到愤怒之处情绪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则表情凄苦,声音低沉,真是“快者抛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资者色飞”,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课堂信息的交流效果。

    如:在讲《最后一次演讲》时,教师要把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景时,教师就要把自己当作闻一多,如演员演戏一样,该大声疾呼就大声疾呼,该捶桌子时就捶桌子。通过感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影”,引起共鸣。

    三、激情

    要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就应有激情,如同节目主持人。

    如:在教《故乡》时,教师提问:别了二十年的故乡,再回来主人公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在说:“迅速”一词时教师可提高声音加快语速加之手势。学生这时会因教师的激情而注意力集中,阅读速度加快,学生之间出现竞赛,达到提问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活力,避免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

    教师在课堂中担负着组织者的角色,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激情,在课余教师同样也应有激情,因为教师还肩负着答疑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中总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应有激情地去回答,不应漠视学生的问题是不是你研究的范围,或者用把课堂上讲的弄懂了就不错了等来搪塞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第一条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发问,并激情地帮助学生处理疑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试卷也应有激情去批改。学生做了作业他总想知道结果,哪怕是写小字,学生也想知道等级,也想知道自己付出了有多少收获,有的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由于种种原因把这些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导致学生缺少对作业的积极性。

    四、亲情

    现在社会上服务行业都要求具有亲和力,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服务行业,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在教的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应表现出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亲情,像母亲一样对待学生。

    在亲情的关怀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记得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一位学生主动发言,可学生所答风马牛不相及,当时在场的教师都觉得这位学生可能会遭到批评,担心教师的批评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出乎意料这位教师脸上始终微笑着,绕开话题表扬学生发音准确,嗓音好听,有磁性,有魅力。末了还说:“我希望在下一轮的讨论中还能听到你这么动听的声音。”当时,课堂上发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时,大家注意到,这位同学也笑了,脸上呈现出几分自豪。此时在场师生被教师的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感动了,整个课堂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活跃。可见教师的态度在教学中有多大的作用啊!

    亲情表现出来的是爱心,在课堂是爱学生,在课后也一样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爱心,相信教育一定会走向成熟和成功的。

语文教育的任务在课程标准中,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热情,流露自己的感情,奉献自己的亲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