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四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015年03月03日13:05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  张宏

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为能否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学习兴趣培养的探索。

一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指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虽然疑能生趣,但质疑不是简单的师生回答对话,而是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固有知识,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对新知识进行主体思考,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兴趣的源泉。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难,一定要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二是教师的质疑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情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以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三是要善于运用质疑问难,使学生从固有知识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二、授课与实验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1、加强演示实验

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补充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看到上述现象后会感到很新奇,想马上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2、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得结论

例如,讲骨的成分时,可以让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课本中大多数的验证性实验,都可以将其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3、适当增加实验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只要课时允许,生物课可增加的实验很多,如在植物学部分可以增加以下一些实验: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直接观察细胞膜的存在;把菠菜叶下表皮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滴中,观察气孔的开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并做不同温度下流动速度的对照实验;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观察一滴水中的各种藻类等等。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用来扩展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方式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它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诸如:高保真度的声音,优质的图像、动画、视频等全新的手段,而且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交互性强。

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学知识或有关实验是不可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或实践到的。而且一个课时只有40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到多一点的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呢?这是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要利用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的教具来协助教学。另外,对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宜采用电视、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不仅可以将教科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使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四、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除课堂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这一辅导阵地,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自然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培优补差,使优生更优,差生转优。通过对生物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对自然界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确定活动的原则和成员职责,制定活动计划和奖励制度,这样,不仅增加了各组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了特长作用。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并且带领学生参观花卉养殖中心,学习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技术。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无形动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是学好生物学知识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增强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施教,使学生课堂学习始终处于新奇之中,其学习积极性能不高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