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中学 王留群
摘要:新课改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那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应该如何克服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改变学生因死记硬背的厌倦,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好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讨论 高效 历史课堂
新课改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全面改革、突破与创新,那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应该如何克服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改变学生因死记硬背的厌倦,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我认为好的课堂讨论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那么如何将高中历史课堂讨论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它的有效性呢?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讨论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生为本”,提倡师生关系平等、对话平等,因为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敢于讨论、充分讨论。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条件,使得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质疑争辩的乐园。例如再讲《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有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那就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解体,幽默的俄罗斯人在谈起苏联的主要领导人时,常说这样一则政治笑话:“列宁证明了如何管理国家,斯大林证明了如何不管理国家,赫鲁晓夫证明了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勃列日涅夫证明了不是每一个傻瓜都可以管理国家,则戈尔巴乔夫证明了……”那么事实真的像这则笑话一样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段笑话呢?”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既使学生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又为本课所学的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二、激发兴趣,点燃激情,让学生想讨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掘新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捕捉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愿意讨论,例如:在讲解《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可以联系时政: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赴欧洲访问时所着服装给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学中引用这一热点新闻,展示习主席夫妇在荷兰国王举办的盛大国宴上所穿的服饰照片,激发学生想讨论:习主席夫妇的服装有何特点?在此重要外交场合穿着这样的服装有何深刻寓意?显而易见,彭丽媛的立领牡丹花刺绣唐装,习主席的改良版立领中山装具有独特的中国元素,学生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了解,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服装所具备的重要“社会标识”功能,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领导人在外交上的文化自信和在全球化的今天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自信感。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应多动脑捕捉兴趣点,利用学生的观点帮组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构建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对某种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巧妙引导,适时点评,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课堂讨论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引答和评价,师生互动反馈阶段的深度,广度,,效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与点评呢?我认为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
“势”指的是学生的个人理解,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根基。学生的正确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纵深方向开拓的势;学生的错误理解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方向引导的势。例如在探讨抗日战争得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教师的引导表现:
【教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么抗日战争我们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我们进行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事业,战争的正义性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师】:战争的正义性是取胜的原因之一,但战争的正义性并不能带来绝对的胜利。近代史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战争(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都是正义的,我们取胜了吗?什么是根本原因?
【学生】:是指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
【教师】:按你刚才的理解,抗日战争得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我们是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才是胜利的根本保障,这才是根本原因。
【教师】:很好,那么应该怎样评价中共和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的作用?
【学生】:中共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的坚持和努力确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被破坏,国民党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上教学案例采用延迟评价,主张当学生因思考不深入,视野狭窄,概念错误而导致错误英大使,教师应通过适时的提示和探询,启发诱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或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促使学生明确应答的根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回答成功的快乐。
第二.教师要适时激励,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给与学生肯定的评价和总结。这样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讨论的过程,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希望、信心、喜悦;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观点,进行动态的归纳、总结、提炼,恰当地指出讨论的重点,使学生能明白道理,得到启示。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既是愉快和谐的“和悦教学”,又是紧张活泼的“合作教学”。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去,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使知识在讨论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