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


2015年09月04日23:08
                           新疆喀什市第十一中学 唐涛

摘要:人们常说“祸从口出”,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几乎所有病人都希望药既能治病又不苦口,于是有聪明人想出了糖衣药片;为了提高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为了学生能更好好的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或批评教育,为了使忠言不再逆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改变课堂的沉闷压抑;用画龙点睛的总结来解救泰山压顶的死记硬背;用春风化雨的教育来代替电闪雷鸣的批评。

关键词:幽默、平等、尊重、真诚

一、幽默的语言艺术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幽默是一种很美的教学艺术形式,但它的美在于使用适当。

1  用幽默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记忆

在面对一些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时,我们不防用一些幽默的语句来解救学生死记硬背的困难;例如:在数学课上,一位老师在讲弧度制时,讲到弧度与角度的互化,这就必须要学生记住1弧度等于5718分,这位老师就总结成“吾妻十八”学生听后捧腹大笑,但却永久的记住了这个知识点。在历史课上,一位老师说“李渊建唐留一把”意思就是“李渊建立唐朝是618年”。一位化学老师在讲化学元素时为了方便学生记住主要元素的排序,把“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说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些老师都利用了语言谐音的特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  用幽默的语言来代替对学生的严厉批评

我们的学生行行色色,有的在做作业时会犯些小错;有的在上课时会打打瞌睡;有的老喜欢迟到。面对这种种问题,做教师的可能会焦头烂额,假如我们对学生电闪雷鸣的批评一顿,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于有些顽劣的学生会和老师“势不两立”,那么我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是这样讲评一篇不加标点的作文的。老师上气不接下气的由站着念到红脸弯腰直到不得不蹲下,学生困惑的说“老师,停顿一下再念吧”,老师气喘吁吁的回答说“可文中没有标点,停不下来呀!”学生都善意的笑了,那位没有加标点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位老师夸张的动作提醒了学生在以后写作文时一定加上标点。                      

二、用平等、尊重、真诚的语言和学生对话 

在人与人之间,平等才能对话,尊重才能沟通,民主才能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才能更有效的使学生接受我们的批评教育和建议,才能更有效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更有效的缓和师生的关系。

我们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接受教育的机器,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要顾及学生的心理。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能力。有些学生好表现,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喜欢做“出头鸟”,我们且不要开枪打他,试着找个合适的机会给他讲一讲做“出头鸟”不利之处,但一定不要在公众场合驳了学生的面子,否者会适得其反的。有些学生想回答问题、想与人交流却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去做,对待这类学生我们可以不经意的提个简单的问题并指名让这类学生回答,回答正确之后就抓住机会表扬一番,那么下次他一定会有信心回答问题了。

    我们都希望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够真诚。而学生同样需要老师以真诚相待。教师真诚言“不”,是一种诚信,它向学生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求学真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真诚言“不”,是一种姿态,它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伟大教师真实的师表形象。

三、在教学语言中找到平衡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该把握住一个度。我们常说“适可而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前面说到的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也是这样的,假如一堂课中幽默的语言过多,或是给学生讲的笑话不恰当就会扰乱了课堂的严肃性,反而会促使学生不尊重课堂、不尊重老师。所以,在教师的语言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也就是找到我们语言交流的平衡点。

在表扬学生时,要做到适可而止,比如,当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了一个简单问题是,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的信心需要表扬她,我们可以说“回答的很好,你看,其实你行的,只是你不愿意回答问题而已,以后可以主动的回答问题吗?”这样说多少会起到鼓励的效果。假如我们说“你回答得太好了,你非常善于思考,回答问题很有条理性,你太棒了!”这样一来别的同学一定会嗤之以鼻,而这位同学也会倍感羞愧,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所以,表扬学生也是需要掌握好平衡的。

解缙入朝为官后,很多同朝大臣妒其才华,经常为难他。在金銮殿里,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谁也动不得。一天,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解缙说:“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只听“哐啷”一声,解缙把一只玉桶打碎了。朱棣大怒,责问解缙打碎玉桶的原因。“为了万岁的江山,我打掉了一只玉桶。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哪有二统(桶)江山?如果有二统(桶)江山,国家怎得安宁?”朱棣拍案:“对呀!打得好!”几个大臣又围住解缙:“解大人,要是你敢打破第二只玉桶,就算真有本事。”解缙说:“这有何难?”说罢,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朱棣大怒:“解缙,你刚才说只有一统江山,现在你为什么把剩下的一只玉桶也打掉了?”解缙奏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万万年。为了陛下皇列永固,还是打掉玉桶换成铁桶吧,这样江山就会像铁桶一样,万带相传了。”解缙的话说到朱棣的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铸一只大铁桶放在金銮殿上。

“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没错,但是若能巧妙的让忠言顺耳,那不仅“利于行,”还“利于听”,利于听之后就更利于行了。教师教育学生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严辞责备,学生据理力争,你有来言,我有去语,互不相让,形成当面顶牛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责任应该在教师。教师批评学生,应坚持和风细雨,实事求是,适可而止,促其自新的做法。假如一旦出现了顶牛局面,教师就应静心思考,立即停止争辩,避免僵持过久不可收拾。过一段时间,等情绪稳定之后,教师再找学生平心静气地交谈,指出学生的合理成份,检查自己的处置不当,达到相互谅解,解决问题。

例如:自习课,有位来自农村的学生打瞌睡,用“怎么搞的?学习起来就瞌睡!”大声责备必将使人难堪,不利于教育。假如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摇醒他,温和地问:“做梦了吗?梦见白发的妈妈在灯下给你这宝贝儿子做布鞋?梦到妈妈做饭时,豆大的汗珠了吗?……”这样的批评不露声色,发人深省,既不使人难堪,又充满了关心,效果不言而喻。

教育的对象是行行色色的,教育的手段也比比皆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实现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老师的方式。而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语言的巧妙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做个有满腹经纶的教师,还应该做将批评和风细雨化,将鼓励恰到好处化的老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