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5年09月04日23:51
                              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刘军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到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与以往的数学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堂有效性下降,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设计上进行改变,还要从练习的设计上以及减少学困生比例上改变,以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字:数学  课堂教学 活动 互动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与以往的数学课堂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鸦雀无声”到“畅所欲言”,由“循规蹈矩”到“自由活动”,由“亦步亦趋”到“自主探索”,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这确实让我们惊叹万分,但在这些背后,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呢?据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的教学程序。

首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要认真分析学生实际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如教学分类时,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选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感知的学习素材,抓住教学有效性的“联结点”。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几组实例,让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对比发现从而感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含义。第三,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决定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它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即使具体的知识忘了,但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将长存。例如,在教授分数应用题时,由于题型多样,对于老师来说,不可能把每一道题都讲到,碰到一道题,应如何入手,如何分析,如何解决,这就要让学生掌握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总结出解题规律,内化为解题思想。最后,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自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学生之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差异”是生成的根基,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抓住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后,可以出如下题:“分别给学生20根零散的小棒和2个整捆的小棒,从中迅速数出15根小棒,看谁数的又对又快。”从这道题上就可以反映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每个学生的解题过程都展示了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倾听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时,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提升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情感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如教学“整数和小数相乘”时,可以先出示一道题:34.5×26,问: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你知道那一个算式的得数就能直接说出这道题的得数了?当学生说出得数后,在移动因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依次口答,最后再出示“( )×( =89.7”,组织学生思考,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更具有挑战性。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困生。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最多的是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数学学困生是班级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提高班级教学的成绩,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学困生的自控能力差,大部分学困生不善于思考甚至不会思考问题,对数学缺乏理解,碰到数学问题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去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数学困生不理解题意,不考虑条件中的逻辑关系,对其中的语言不求甚解,不作逻辑思考,特别是对题中的隐含条件觉察不出来,随意拿其中两个条件进行列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堂课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圈点点。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

    因此,教师应善于扑捉和关注多创设问题情境,多提供机会让学困生做“舞台的主人”,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同一道题,通过变换成不同的说法,是知识得到延伸帮助学困生拓宽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最终达到会学的终极目标。学困生人数减少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就提升了。

总之,要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备课,设计有效的练习,多关注学困生,使课堂活动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