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我的阅读教学之扶放结合


2015年09月05日00:09

新疆沙湾县大泉乡中心校东泉分校  潘俊玲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的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指导朗读。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很重要的,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学会巧妙的运用语言,懂得从读到写的过程,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

【关键词】朗读  兴趣  阅读“扶”与“放”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门艺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感悟理念,培养语感,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有所感悟呢?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大胆的“放”即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读,读出思考,读出情感。教师更要在读中巧妙的“扶”,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中做到巧妙的扶放结合呢?

    一、要激发读书兴趣,读出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大胆的“放”,把正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有感地朗读课文。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需以清晰,流利,包含感情的语言范读课文。在教学《秋天的雨》这课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去把握课文。首先,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写景散文,再配以色彩斑斓的课文插图使文章内容更富有情趣,抓住小学生喜欢图画这一特点,给他们创造一个兴趣的氛围,引导他们从观赏图画入手,调动孩子们得兴趣。其次,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画面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从文字中进一步的去感受吧!学生有了想读的欲望,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兴趣去入情入景的读,让他们感受到走进了那美好的画面中。犹如身临其境之感。由此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上把握。朗读课文不但能读出美感,而且会兴趣大增。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了课文的意境,体会到了文字的巧妙。那么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读的欲望,他们也会在泛读中学会欣赏和借鉴。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在教学中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方式下来接触课文,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像《荷叶圆圆》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时,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去品味,欣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地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在朗读课文前,可设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咱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分角色扮演;运用齐读、轮流读、分组读等各种形式,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不仅在读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还在得到表扬后,有了希望,就会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再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二、在“扶”中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总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教材所要求掌握的重点,朗读教学也不例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段落,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很深刻,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指导,让学生充分感悟,轻松学会感情朗读。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便可表达出非凡的效果,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词或句子,反复进行朗读,体验所表达的情感,入情入境的感悟,从而学会感情朗读。比较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朗读。

    三、要扶给学生方法,要扶会学生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在评价中明确方法。老师的评价可使学生在激励的评语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高潮的热情下参与学习,学生的互评也可体现其主体性,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评价也可即时刻改正缺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很重要的,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文的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学会巧妙的运用语言,懂得从读到写的过程,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的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泛读,有目的指导朗读。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便意味着教师的引导必须巧妙化,让学生在我们巧妙化的指导中,读出兴趣,读出情感,陶冶情操,培养美的感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