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王承红
复习课不仅要“温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系统化和条理化,达到巩固、理解记忆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知新”,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相对于其它课型来说,复习课的课前准备尤其重要。课前准备得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在复习课中经常会讨论一些习题的解法,如果讨论只是停留在把一道题解出来而不加以拓展与深入,就难以达到触类旁通和加深理解、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为了在复习过程中能适时引导学生就问题展开与深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本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联系的纽带是什么?
(2)哪些有联系的知识点学生会联系不上,需要如何加以点拨?
(3)哪些知识点学生易出错,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哪些知识点学生有可能根本就想不到?
(5)这一习题还可如何变换与拓展?
(6)这一类习题能否归结为某一模型,这个模型适用范围如何?
(7)如何进行方法的提炼、归纳与点拨?
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中考的趋势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正是体现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反之,复习课往往变成了习题课、练习课。几个月下来,学生做题做得麻木,茫茫题海,何处是岸啊!学生苦叹做不完的题,疲于应付,效果可想而知。
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我认为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积累资料。
对复习课的设计,还应注意从每一单元教学开始时,就着手累积资料。累积资料的内容应该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差错”。要让学生在上课时有“具体”的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并且,教学内容与自己亲身实践密切相关,就会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相当关注,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在累积资料时注意做好"三本"的记录和整理。
1、问题本。学生自备一本“问题本”,把自己看书和练习时发现的问题、听老师讲解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检测和考试中发生的错误问题记录下来,弄清一个删除一个。或者利用问题书签,把相应问题写在书签上,加在相关的内容处,复习时,问题不易遗漏。
2、质疑本。每班设立“质疑本”,让学生将问题本中自己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写上去。一者,供其他同学参考或能解决;再者,教师下班辅导时就个别性的问题个别解决,就普遍性的问题则记录在“资料本”,供复习备课参考。
3、资料本。这是教师持有的。里面应记录如"学生平时在答问、习作、实验、考试、提问或交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差错。其中当然包括质疑本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二、典型题例
典型的、带有综合性的练习题或例题,能够暴露出学生思维深处存在的未知,巩固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因此,应准备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练习。
1、释疑题。
即揉合学生平时反映出的问题的题目。以题目的形式再现学生的疑问,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回答学生的质疑。
2、显错题。
有些学生易犯的错误或易混淆的知识,学生平时往往难以发现到。教师应该有意地以题目的形式予以再现,让学生在复习课中通过一些练习将问题暴露出来。
3、提高题。复习后,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有所提高。这是衡量复习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能力训练的意义上来说,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一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题目,供复习课上使用。
4、巩固题。即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在复习课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巧。
三、方法选取
1、教师必须亲自做题,尝试难易
试卷组好后,教师先做一遍,看题型是否全面,难易是否得当,每题至少有哪几种解法,这份题材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去粗取精的加工。
2、批改试卷,了解学情
批改学生考卷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主要途径。由于各班基础不同,所出现问题也不尽相同,利用批改过程对学生做较全面的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这一环节是重心工作,在批改完以后,对试卷作统计工作,诸如统计出错最多的题,查明所对应的知识点和学生在掌握这一知识点时在哪一方面出现纰漏。并找学生了解实情,及时澄清学生对知识的错误认识或糊涂理解。
3、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实践表明,及时发现错误,肯定正确,具有高度的反馈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反馈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之一。这些错误可能是定律公式运用方面的错误,也可能是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的错误,还可能是推演计算上的错误。教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要认真加以分析,同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真正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两方面相互结合,使得试卷讲评的效果更好。若按照传统的方法,批完就讲答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出现厌烦情绪那就是自然的。
从初三的复习情况看,对于学生的全员参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跟不上复习的进度;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遇到计算题时,有严重的畏难情绪;有一些偏科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信心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切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