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教书育人重在育


2015年09月06日01:24
                            新疆伊宁县喀什乡中学 马学文

【摘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曾讲过:“热爱是教育的工具,又是教育的尺度。”他告诉我们,教育应从内心的情感体验入手,从“情”入手,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感化学生的心灵。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教育;严爱结合;公平公正;理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作为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在抓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抓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出人才、出成果。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我认为教书育人重在育,结合自己的在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为人师表,传授做人的道理。

    唐代韩愈曾经写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二、教师对学生要严爱结合

教师对学生成功的教育,都是严爱相生,刚柔相济的。偏执任何一面,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严,即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爱,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教师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教师的爱是严格的爱,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爱。光爱不严,师生之间打成一片,影响教师最基本的形象,学生会对老师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 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当然,严格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现实的,即有尺度。严格必须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智能、身心及审美情趣的发展,而不能压抑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传统型的教育更注重约束、惩处、管教。而现代的教育更注重宽容、激励、沟通。

 三、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尤其是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父母的期望也高了,再加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部分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所以,我们遇事要冷静,处事要公平合理,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能一碗水端平,就会严重损伤学生那脆弱的心灵,甚至会恶化师生关系,导致一种仇恨的滋生。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每一次“判断”中,努力体现着公正、无私,一定要克服偏见,歧视,要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好学生”、“差学生”。做为教师,我们要深知“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每个班都有些调皮捣蛋的个别生,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这些学生的特点,他们本身品质上没有问题,就是自身有些坏毛病,想改凭自己的能力又不好改,有改正坏毛病的决心,所以必须给他们一次机会,对于以前的事既往不咎,不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对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但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要找适当的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多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我们班有名学生以前的行为习惯非常不好,经过我这段时间的努力,他主动找我谈心,下定决心改掉坏毛病,我对他表示相信,他保证一定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努力学习,现在他表现的非常不错,也令以前熟悉他的老师都很惊奇!还有名学生不会跟老师和同学交流,经常惹老师和同学生气,这样的学生必须反复敲打,让他明白你和他说的做的都是为了他好。还有像我们班的一贯不学习的学生等等,现在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主动学习了。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他提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他还认为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

四、爱在细微处

教育无小事。有人说:“要给人一缕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我认为,一名教师,仅仅有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洞察小事,善于处理小事。学生们的情感是单纯和真挚的,他们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往往会比较幼稚,这也往往会被我们所忽略和忽视,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和学生沟通交流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如果我们做教师的真真切切的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老师一句简单的激励、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下充满爱心的抚摸,都会让孩子们感动,让他们的心向老师贴近,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