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2015年10月17日18:41

新疆博乐市第二小学 康燕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教学艺术,通过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结合教学实际等策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谈几点思考:

一、巧妙导入,即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维。

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反馈方式之一,如何驾驭这种技能,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技能,提问运用得好,对检查学生、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问要有目的性、适度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考虑学生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象。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会问“好不好?” “对不对?” “高不高兴?”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给出肯定的答案。像这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取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但教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难,如果课堂上一个难题下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就不明显了。

2、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如:我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我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我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由于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总之,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如“圆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段,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给出问题提纲:

1.半径、直径都有哪些特征?

2.怎样验证这些特征?

3.怎样寻找一个圆的圆心?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

师: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直径?为什么?

生1:将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可以得到无数条直径,所以圆有无数条直径,并且所有直径都相等。

生2:圆上有无数个点,每一点与圆心的连线都是圆的半径,半径就有无数条。

师:怎样找圆心?

生:将圆片按不同方向对折,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黑板上的圆,不能对折,怎样找圆心?

生1:在圆内做一个顶点在圆上的长方形,长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用直角板在圆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3:我看见家里装修时,师傅对墙上的圆找圆心,是先用水平尺找到圆上的最高点,再在最高点上用“线坠”找直径,之后确定圆心。

生4:连接圆上两点得到线段,在这个线段的中点做垂线得到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总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以展现知识背景,使新知变成有源之水。教师要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与合作,引导学生在判断中思维,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