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五届“十二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基于小学生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对策研究


2015年10月17日18:43

                                 新疆奎屯市第六小学  张鑫

摘  要: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两大学习方式之一被广泛运用。然而,从现实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结合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自身的感受,深入了解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综合所观察的现状提出相应改善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和老师真正的走进高效的小组合作课堂,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原因分析   对策

一、现状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观察分析,我们可以从师生两方面看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合作学习的认识状况、需求和效果。

在学生方面:①学生肯定合作学习的方式,有较高的热情,并且对于同伴学习有积极的体验;②五六年级小学生在阅读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了合作意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如分析能力、理解等能力的深层合作技巧有待加强;③学生在阅读合作学习中存在依赖性,尤其是老师和组里成绩较好的同学,自主性较弱。④但即使在当前不完善的合作学习教学环境中,学生依然感受到多方面的收获

在教师方面:①教师对成效确信、操作费时、评价方法等问题抱有疑惑;②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关注主要在于合作学习是否适合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具体的方法上;③但是如果提供一定的具体操作的方法,教师还是表示愿意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

要解决调查研究中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找适合语文阅读教学特质的合作学习方法,给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在这个过程中精制明确操作环节,以有效利用教学时间,给出简明的评价方法,以确保教学三维目标的高效实现。

二、基于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发挥自主性

学生在阅读合作学习中较为普遍的存在依赖性,尤其是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因此要想在合作学习中独立思考、实践,必须首先要意识到严重的依赖心理会给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会对一个人成长及发展造成阻碍,以刺激自身产生独立自主的欲望;其次要建立“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意识,有意地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思考题等,在完成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诸如“我能行”、“还可以更好”等激励话语,逐步树立自主学习、思考的信念,在合作中减少对他人的依赖;还可以向班里优秀的同学看齐,观察、学习他们的自信与独立,知之、好之、乐之,真正发现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提升自信心,提高自主性。

(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歩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对有关合作学习理论、方法的学习,增强合作信心,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对语文课堂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使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语文课堂。在具体操作时,要防止合作流于形式化,不要把合作课堂当做一种表演,努力实现从观念到实践的转型。

首先,教师应该解决好自己的思想观念问题,很难想象一个自身都不喜欢合作的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幵展合作。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但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复被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不断高涨,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要把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作一个独体的人和学习的主体来看待,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自身发展的空间。

其次,教师必须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关系,看到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许短时间内在分数上无法反映出来,但要对合作学习应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心。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值得信赖的,但它的优势和有效性要得到更大的发挥,还需要师生地不断实践和反复磨合。

(三)教师做好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合理安排时间

1.小组设置

为保证小组内合作的高效运行,教师应在合作前期做好小组设置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的组成以3—6人为宜,建议为4、5人,这样的规模有利于调控学生的学习进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学习中的依赖心理和竞争心理,最好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此外可选择一名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常务组长,以监督、促进合作学习,防止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谈笑风生”,浪费时间。

2.布置好课前预习工作

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问题合作学习探究时,他们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并借助学生所掌握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理解问题,使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缩短课堂时间。

3.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要充分

当教师抛出问题后,要先观察学生的反应,看学生有没有明确问题所要解决的目标,如学生已明确目标教师要给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所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每位同学都进行思索后在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方能保证合作高效进行,不流于形式。

4.导学案的亲切性、趣味性和情感性

导学案有练习和思考题,如何与练习册相区别呢,其实重要的就在能够激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可以注意增加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语句,甚至一些关怀的措辞,让导学案变得亲切有趣,不再是一份冷冰冰的练习卷,而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来到学生身边。

例如:在课文简介中,补充一些小典故,在作者简介中,补充一些本文写作缘由,能引起学生对作者和文本的好奇,激发阅读兴趣。比如在鲁迅的《少年闰土》的导入时,就可以补充文中少爷三十年后又见闰土的情景,让闰土的形象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天壤之别的差距,为日后学习鲁迅文章铺路、增添兴趣。总而言之,导学案要能让学生有预习的兴趣,它的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阅读的文本中有大量文学作品,它们的主要表现对象是人的升华,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命运,它作为语言艺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情感性”

因此,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对文质兼美的选文的学习过程,也正是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素养得到升华的过程,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所选问题的情感性不可偏废。关注语文的学科特性,也是将导学案做出"语文味儿"的重中之重。

(四)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

1.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如故事、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从而迅速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让各组学生轻声自读或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笔到,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深入各组,及时了解个体阅读情况,对个别小组存在的特殊问题给予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或修正下面导读问题审计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3.提出问题,小组合作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学生自学阶段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让各组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各小组可推荐一名主讲人,集中大家的意见进行阐述,其他人补充;也可一人说一点,全体参与,形式不限。此时有小组探索转向全班探索。如果几个小组提出不同的结论或方案,教师应引导他们相互补充,或组织竞赛,将讨论推向高潮。

5.点拨引导,深化思考

如同学讨论不准确或一些重点为涉及到,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引导,补充归纳,将同学的探索活动引向深入,使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6.品赏诵读,加深感悟

学生通过愉快地合作,积极的探索,理解了内容,领悟了中心,感受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了语言的表达艺术,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入理入情,在读中加深理解,在读中升华探索。

三、结束语

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现状来看,合作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影响,但是深层的教学理论成果和应用并没有真正进入教学实践中,不能将合作学习的成效在教学活动中最大化。为了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笔者重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合作学习的具体能力提出了建议,力求从合作技能入手,重视对学生语文合作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期望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也能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四、参考文献

1.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