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奎屯市第六小学 李怡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策略;
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小学阶段实施探究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适时,适度,创新地展开探究活动呢?下面谈点我的体会。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我所教的班级50人左右,由于班额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频率较慢,思维相撞击的机会少。从而对学生潜能开发与教师教学灵感的启迪无不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有序地探讨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组里的交流,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呈现出极富活力的课堂面貌。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大额班分小组学习,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与合作共享的快乐,分组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最佳环境。
二、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更能提高探究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适合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选择,如蕴含规律性的知识就适合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 、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热爱数学,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能被3整除的数”一课,大家都知道对能发现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般的同学是无法独立得出结论的。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适时地搭建“脚手架”。课前问:“你以前是怎样知道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问的目的是搜索到以前探索数的整除特征时所采用的列举,归纳的方法。这样唤醒了学生处理问题的相关经验。促进了方法、策略的迁移,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协助。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探究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游戏的有机设计和创新设置,能够较好地将生活场景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游戏的互动性、娱乐性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与数学意识。经过教学游戏的创新与延伸,原本比较抽象与复杂的数学模型,也会变得更为亲切、简单,学生爱上数学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四、数形结合强化探究的深度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内容。数和形式两个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数学元素。所谓数形结合,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借用数字的紧密型去阐述形状的特性;二是借用形状的形象性去阐述数字的隐秘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相连的关系。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维度的去思考单一的数学问题,并借此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进而强化思维的深度与内涵。数形结合的训练在小学数学阶段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常见的如“鸡兔同笼”“简单统计图问题”等。例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探索时,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让圆圈代表头部,圆圈下加上两条线代表鸡的腿部,再将多出的“腿”加在圆圈上,使得原来的鸡变成了兔子。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既生动形象,也能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单一性问题。
五、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出现要恰到好处
在多年的教学中,课堂上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把要讲解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零碎的小问题,看似在启发学生探究,实则在演教案剧。表面是学生在探究,实则是学生被套在教师事先设好的圈中(即教案)。最多也只能算是被动探究或者是教师直接把一个问题抛给毫无准备的学生去探索。学生没有目标,没有方法。讨论研究了许多时间,讲了许多废话,最后还是老师揭晓结论,上课时间到了还得拖堂。上完“3的倍数”这一课后,再来反思这些现象,我觉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在什么时间出场,这对形成探究的氛围,推动探究的进程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在课中的介入开始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为了唤醒学生处理类似问题的特征,对学生探究做了有效地指导。还有师生进行计算比赛等等。角色的出现都是恰到好处的。有人说:能在一节课上一句话都不说就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最棒的。也许这话有些绝对,但是用在探究教学中,我想这就是学生探究的自主性和有效性的体现。
总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时,适度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