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 莫英男
语文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小则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大则会影响到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让语文课堂具有吸引力。那么,怎样使语文教学充满乐趣、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更好的驾驭语言文字,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应该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成功的语文学习者形象。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我经常向学生介绍我在学习语文方面的经验,讲述语文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向学生展示我深厚的语文文化功底。教师自己应该多读书,成为
“杂家”。 知识量大的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崇拜。当我们走进课堂的时候,应该体现出自信和胸有成竹、一开口说话,应该是妙语连珠,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必须透露出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才能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自信心,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二、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当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后,他们就像“追星族”一样,对你所教的学科如痴如醉。
自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暗自叮嘱自己,决不能做一个误人子弟的教师。为了学生我总是竭尽全力,用尽心智去教好我所教的语文课。我始终认为,只要诚心付出,学生就会感受得到。
三、凭借教师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是容易吸引学生的,可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师不同于影视歌坛的明星那么富有外在魅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来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引用过一个谜语:“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言这一特征。
那么,怎样的教师语言才是富有魅力的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如讲郭沫若的诗文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茅盾的小说用细致入微的语言,讲巴金的散文则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同时再随着语言基调的不同变化,急与缓、轻与重、长与短、快与慢等,力求使变化的语言去真实、清晰、明白、亲切地表达好课文的思想内容。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地联系课文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穿插背诵有关的诗词、警句、启发学生课后去多读书,或有意识地联系学生过去背诵的篇目、启发生学生去记忆巩固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被教师广闻博记的学识所“粘住”就能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不由自主地迷恋教师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了。
四、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的历史时期师生关系不应是尊与卑的关系,而应是忘年交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沫化雨,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彼岸。
教师的阵地,不只局限于教师和讲台上,还应尽可能在课堂以外和学生打成一片。我由衷地觉得,只有和学生经常在一起,自己才变得年轻,永保青春;只有和学生经常在一起,才能触摸到学生跳动的脉搏,才能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也只有和学生们建立了淳厚的友谊,学生才会对教师无话不谈,老师的教育才会有的放矢,用一把钥匙去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锁。这样的教师肯定会受到学生爱戴而终生难忘。
五、
调动感官,体验审美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鉴赏、创造的活动中去。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文字优美,尤其是那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如:月下荷塘的幽静、朦胧,老舍茶馆内的熙攘与变迁……然而,由于生活年代和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准确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兼备、声情并茂,以此创设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直观形象与富有情感色彩、意蕴丰富的启发相结合,与优美而形象生动的描绘相结合,与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体味到文章各种层面的美。让学生真正的“因为美好,所以想往。”
新课标注重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更是不能抹杀学生学习的快乐。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课,就一定要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我们的教育要有长远打算,应该着眼于孩子的前途和未来,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