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微


2017年04月21日01:05

          宁夏隆德县中学  杨志强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的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文本的体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说明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不同的解释正是阅读个性化的规律性的反映。个性化是阅读的显著特征,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概莫能外。“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的特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引导鼓励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不要为所谓的“标准答案”牵着鼻子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下面就如何搞好“个性化阅读”教学具体措施,谈几点认识:

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实践阅读的教与学的行为。阅读教学时,首先一定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潜心的读书,促使他们能主动的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感悟。

例如,教学《猫》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第三只猫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此后学生各抒己见地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学生1说: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

学生2说:作者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

学生3说:我们不要像第三只猫那样,做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种人常常会被别人误解;

学生们踊跃发言---就这样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的学生走进了个性化阅读和理解。

其次,任何一篇课文蕴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学生应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去把握理解文本的意义,但是对于咱们的学生来说,文本反映的生活是间接,学生没有直接的经验,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作为老师的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和主体的经验之间架起桥梁。阅读的过程就是要在文本的语言形式与阅读的主体之间进行相似的选择和相似的激活过程。借助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

例如,学习《最后一课》,在研读“上学路上”那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思考小弗朗士是怎样的人时,学生通过个人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他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经常迟到、不懂事、还能管注自己——在这里学生就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知识的客体进行选择和分析。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形成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权利。教师的提问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并非教学目的,通过教师的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发现新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这才是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善于质疑,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才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的充分阅读提供时间保证,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还要改变以解决文后问题或解答教师提问为主的单向传递式教学,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与讨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将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感受与见解发表出来,并在学生之间展开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能够准确而流利地发表见解。就是要让学生走出唯师、唯书的条框限制,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能够将文本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基于文本,产生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因此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将文本还原生活、体验生活,再回归于生活,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对文本的肤浅理解,形成个性见解与感悟。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同时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与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教学《背影》时,教师先是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让学生精读文本并提问。所提问题比较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父亲,而是用“背影”来表达父爱?“背影”给作者留下了什么?“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道:”这张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有的学生说:父亲背影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背影是一个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张“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日常生活中,蕴含父爱的事例还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写“背影”,正好获得了以少的材料表达丰富感情的效果。这个聚焦点“背影”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还有的学生说道:最好的契合了主题,父爱的背后,是父亲不愿表露出的艰难付出,是作者后来领悟到父爱的深深幽思。

就这样,学生们展开讨论,自由交流,在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寻找新角度,通过不断地发现差距、修正完善,最终形成深刻的个性见解,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为核心,对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贯穿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始终,那样一定可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曹明海,宫梅娟.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杨志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