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实践与体会


2017年05月23日13:01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中学  钟亚琴

摘要:语文追求的是妙趣。妙趣从何而来?自然就是在文本的对话中,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灵敏的感觉及准确和全面的理解,能切身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湛与魅力,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乃至思想的碰撞。只有在一定方法指导下的朗读,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朗读指导,培养学生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方法;实践;体会

“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只有读才是准确而又深刻的体味,领略语言文字意蕴和情味的好方法。纵是教师教有千法,语文朗读是为上策,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的意义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只有教给了学生朗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类推的能力。初读,读正确。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再读,读流利。反复吟咏,熟能生巧,熟读成诵。古人云:“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读口生。”读书,读书,贵在诵读,不厌其烦,朗朗吟诵。熟读,才能知其义。品读,有感情。咬文嚼字,品味感悟。要把握作品感情基调,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情感,读出文章的轻重缓急,读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为此,要善于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进行训练。课文的重点段落,往往词语准确生动,句子含义深刻,意境深邃优美,对表现文章中心作用很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美读,以“美”为突破口

    1,进入情境,感知美的表现。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我借助多媒体手段,抓住关键字,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例如,教学《使至塞上》一课时,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景象,唯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

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

如杜牧的《江南春》中,作者先描绘了七种事物:黄莺、红花、绿树、山庄、水乡、酒旗、春风,这些凝成“江南春景”,后面接着又写了楼台、寺院,这似乎仍在描述江南奏的景色,而且还给美丽的江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美。如果学生单纯这么理解,就不能把握诗歌意境,必须引导学生去接触作者的情感,让神秘之美把作者寄托的情思表现出来。“这些寺院庙宇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来建造啊”,原来作者是在感叹晚唐皇帝的腐朽,警告统治者,讽喻他们求庇神护的愚蠢行为,表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只有让学生知道,景物不是单纯的自然之作,而是作者的情感的化身,才能真正理解意境,从而读出意境的美。

三、促进激情朗读,以“辩”为动因。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许多充满激情的文章,如果只是讲解,把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纳,感受不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读起来必定黯然失色。因此,教师重在激励,引起共鸣唤醒学生心中的激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使之带着这份激情去朗读课文,咀嚼文字。比如,在《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中,可让学生分两方进行辩论,针对克隆的利与弊的问题,各抒己见,针锋相对,展开角逐,进行辩论,在激烈的内驱力的推动下,学生在个性思考中完善知识,在唇枪舌战里懂得道理,在集体的智慧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四、把握朗读基调,以“情”为纽带。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的内涵,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基本基调。例如,《散步》一文,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又象一只感人肺腑的歌。教读本课时,我就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我”的孝顺,母亲的明理、妻子的贤惠、儿子的可爱。然后再反复朗读,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的亲情,感受到了在明媚春光里的和谐画面,感受到了沐浴在散步片段中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生活小事中得以发扬光大,在情感的相融里,也无疑是对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对孩子心灵的一次洗礼,他们也会意识到自己成人以后肩上责任的重大。一节生动的朗读课,会使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使课堂成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乐园。

朗读指导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倡导个性朗读。

总之,“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王德俊 ,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钟亚琴,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语文一级; 从教22年;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