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谐德育的方法策略


2017年05月23日13:37

          四川省遂宁市高级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  郑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文章描写革命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有的文章颂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有的文章描绘祖国秀丽河山有的文章反映祖国文化、科技的飞跃发展等等,每一篇文章都蕴含深刻道理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构建和谐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渗透;方法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从“词语”教学入学,让学生享受和谐德育教育的快乐。

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老师的引导更必须紧抓不放。例如:在《金色的脚印》一课中,“金色”一词本质是什么?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这是美好的临阵脱逃意义的一件事,因而在“金色”来赞美这件事,小狐狸虽说动物,但是它也像人一样,生命同样珍贵,“金色”也包含着人们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体现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的“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含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如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在让学生谈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想想当时的画面,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发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热爱。

二、理解“句子”,使学生在与作者的共鸣中体验和谐德育教育的充实。

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文,说说“可爱”、“破碎”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色和自然资源去考虑,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以“不加节制”,“随意破坏”去思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破碎的一面。又如,在《桃花心木》一课中,“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阅读边思考,使学生逐步从事情蕴含道理,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三、深入每“段”,让学生在品味中感受和谐德育教育的深刻。

文章的重点段是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细读口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白杨》一文中,先让学生默读“爸爸一手搂一个孩子……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一是提问;二是联系上下文。爸爸在介绍白杨树后为什么“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深思”?他沉思什么?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启发学生思考树和人的关系,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四、重视“朗读”,让学生珍视和谐德育教育的内涵。

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明白所揭示的道理,感受写作特点的重要手段。如:《去年的树》一课中,树说的话饱含着请求,请求;鸟的回答语气坚决,比较肯定,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三个角色的语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也应有所区别,读树根的话要读出同情,伤感,因为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平淡;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嫩稚些。又如:《丰碑》一文中,“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衣服紧紧贴在他的身上”,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要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学生们通过阅读,从中受到了珍惜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教育。

总之,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学利用其优势,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从中感知、体验和接受各种美德,内化成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沁人心田,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20034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郑瑶,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8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