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年05月23日14:55

辽宁省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楼小学  苏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这里创新的核心是人,是人的创新欲望,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十分注重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对小学生来讲,创新意识集中体现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语文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在讲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文章体裁的不同,训练的角度也不同。描写文主要通过朗读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写人为主的文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维训练;写事的文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说明的道理,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力的训练;说明文则抓住知识语句探索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总之在讲读课上,学生通过捕捉重点词句,展开争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学描写文《趵突泉》一课时,通过朗读使学生进入意境。当读到“小气泡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摇曳,好像你追我赶似的”,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即兴创作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的语言。

2、在课堂上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善于准确地发现问题,养成多思多想的良好习惯是进行创新的条件。由此而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能驱动学生积极尝试,反复探索,这便是创新精神的根本所在。在语文课上要教会学生怎样提出问题和提出什么样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学生就会质疑。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的态度应是鼓励、引导,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善问。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思,不好回答,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从而挫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所提出的问题。鼓励在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拿出自己的方法。敢于异想天开,敢于善于参与争论与辩论,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编演课文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最好方法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活动并富有极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引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语文教材中写人、写事、童话、寓言故事等方面的课文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课文剧。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编排课本剧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编自演。学生要表演课本内容,首先要熟记课文内容,熟记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学完《狼和小羊》一文后,要求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自创活动情境,从对白、表情、动作、服饰、背景的设计,都要自己开动脑筋,自由想象。课本剧的表演既促进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课文语言,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以观察为基础,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概括的智力技能。就作文训练来说,学生的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没有想象就没有好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创意方式、联想与想象的发掘,提倡写科幻作文,学写童话,予物以情。一张白纸它伤心了,它高兴了。让学生以此为题,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懂得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和观察,联想产生于见闻,构思与表达是真情实感的表现。构思可以不拘一格,表达要有真情。在此过程中联想要合理,产生新思维,使学生创造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

四、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阅历、阅读。来源于动手实验和社会实践。来源于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而且这种能力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训练才能形成。在理念上学生应该知道丰富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把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学习收获和成果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每个同学提供思考、创新、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活动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可自选内容,汇报自己的成果。可交流采密集、读书卡片、名人名言录、手抄报等;开关注世界风云,环保话题的新闻评论会;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在活动课前让每一名学生都设计活动主题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设计的主题词要有新意,同时要使学生在课外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以及自己喜爱的活动。可听广播、看电视、阅读课外读物、参观、游览,使学生获得创新素材和丰富的感性认识。

总之,人的创造性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本性的延伸。小学阶段是培养人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蕴藏在学生心底的美的情感、想象力、创造力挖掘出来。

作者简介:

      苏微,女,营口南楼开发区南楼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学校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