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 普珍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兴趣;重点;精彩结尾
随着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高效课堂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拓学生思维,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并体验成就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最完美地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开发高效的语文课堂,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效果。 上课伊始,激情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到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生在世,不去苏杭游览实为一大憾事。同学们,今天,咱们就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图画中”的苏州园林走一遭,欣赏一番她的
“庐山真面目”。于是,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进入了这一课的学习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不能仅仅停滞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用最有效的方法,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课
文的内在逻辑层层引向深入。如教《黄河颂》一课时,让学生听音乐演唱录音,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就拿教文言文来说,可以让学生备课,指定一个学生讲解;还可以按小组分工,有时接力翻译,有时择难互答,有时自读自译,还可以比赛笔译……由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换,学生大脑兴奋点不断转换,课堂活动能
够始终保持一个高效有序水平。
再如:课文《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篇戏剧,虽然很有名,但由于是外国作品,学生对内容、形式都比较陌生,不容易产生兴趣。可以在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演一个角色,让学生来排演……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扮演,品味语言艺术,体验人物性格,学习兴趣倍增。
二、紧扣教材重点择要提问。
课堂提问不仅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而且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快乐、轻松和有效。
紧扣教材重点施问,才能切中要害。因此,上课时教师要将问题集中到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为突出父爱这一重点,让学生齐读“望父买橘见背影”部分,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并说出其依据。学生读后,浅浅深深得出了一些答案。(1)这是一个臃肿的背影,因为父亲是个胖子;(2)这是一个笨拙的背影,因为父亲爬月台时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动作迟钝;(3)这是一个凝聚着父爱的背影,行动如此艰难,还要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这全是因为爱。
有时文章的重点,同时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就应拣“难”而问。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了突破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时,抓住第八小节“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三、精彩结尾,激情走出课堂,让学生有所感悟。
一堂完美的语文课,教师和学生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激情满怀”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束语,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激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人生。例如,《沁园春·雪》是一首伟人触景生情后写成的见物抒志的词。面对苍茫大地与壮丽河山,一代伟人毛泽东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这首词里我们读出了伟人那主宰天地的壮志与豪情。同学们也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也应有伟人这样的豪迈。世界是你们的,但世界是属于有伟大志向的奋斗者的!”这一结尾很容易激发学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课堂结尾就是要沿着课堂情感发展的趋势,将情感向前推进一步,或向下深入一层,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强大力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教师应根据上课情况自我检查。每次上完课后,都要抽出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教师间要互相交流,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总之,只要我们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庄振玲.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年02期
2、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3、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 叶澜 .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普珍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