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2017年09月06日23:57

      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  于杰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就必须使他们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当中,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使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因此这种学生自己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的联系。

例如:教学“加法的交换律”时,教师可先结合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如左边摆3个△,右边摆2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3+2=5,左边摆2个△,右边摆3个△,一共是5个△,列出算式2+3=5,。我让他们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的异同,然后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尝试,进一步理解了两个加法加数位置变化,和不变的道理。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做,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大,积极性高,肯动脑筋。

二、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

想,就是思维。只有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一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探究15——9的计算方法。创设“小小售货员这个问题情境,用小木棒摆一摆,给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去主动解决问题的时机。此时,学生非常高兴参与问题的解决。教学中出现了四中情况:A“连减”的方法,B“破十”法,C“拆小数”的方法,D“想加算减”的方法。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法,,此时我没有急于强调哪种好,而是让学生在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过程中,自己去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想一想,为计算方法建立表象又一次提供了机会。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了知识要点,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让学生自己动口去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说,促进学生积极地自觉去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发展智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说,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创在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白。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如学完了加减法的含义,可让学生给出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交给说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例如:低年级开始让孩子们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逐步提高说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让学生动口去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数学小组充分发挥作用。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从第一学期起,我们就建立了数学小组,每组4人,在分组时,注意性别,学习成绩,性格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搭配,以达到相互学习和补充 的效果。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如“认识简单几何图形”一课,每组同学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筒、小瓶子等物品堆积在一起,进行分类,有的小组按制作的材料来分类,玻璃的塑料的、铁的、硬纸的等;有的小组按功能分类,吃的、用的、玩的三类;还有的按形状分类,方的一类,圆的一类,不圆不方的一类。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和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指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数学中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及球体的特征。整个活动全班人人参与相互启发,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认识一些几何形体的同时,初步学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方法。数学小组的建立,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动脑思考,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更有利于主动性的发展。

五、分层设置练习与作业,鼓励个性发展。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 ,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让每位学生都觉得自己行,自己会,帮助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如我在教学《利用定律计算简便》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照互学互补,相互促进的组合,分为好中差组。作业时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每个学习小组长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去引导,帮助,形成助人助已的良好学习风气。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靠教师的灌输,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教师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而得到的。在教学中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简介:于杰,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