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二校 崔玉双
摘要:现在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要对《品德与生活》进行有效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还要寻找一切与他们身边相关的知识进行导入,从心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堂课至少安排一次学生活动或者学生参与环节,这是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有效教学;实践与认识;
一、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
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 恰当的导入方式,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防止新课程的突如其来的难度增添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如果和教师进一步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挑战自我》一课时,教师: 同学们, 你们看过“挑战800”这个节目吗? 它的口号是什么? 一起说一遍: 挑战八零零,看你行不行, 是龙不是虫, 是虎不是熊, 看你行不行, 挑战八零零。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挑战自我,( 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遍。教师: 面对危险、面对困难, 你们敢挑战吗?( 评析:“挑战800”这个节目, 许多学生都喜欢看。以这个节目导入本课, 直接、明了地用齐呼口号来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学生们情绪高涨的投入学习。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从小热爱生活、发展自我、亲近自然、参与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各种认知和观念,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用心去体会,在学习和体会中让心灵得到升华,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各种情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是非分辨能力。
例如,教学《尊重与理解》时,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有关邻里之间的故事、事例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多媒体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畅谈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邻里之间的烦恼?你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处理好邻里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重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图片供学生辩论:邻里小孩之间打仗,大人应不应该帮忙等,从而体会到邻里之间的关系对生活的影响。
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选择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小学生生活,反映小学生的需要,开展小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让他们的判断得到初步培养,品德得到发展,这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比如,教学《与同学相处需要什么》这一课时,创设一个情境,老师讲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生活现象之中去,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孩子谁也不愿意与他做朋友。同样教师又设计了一个良好行为的情节故事,让同学们看到了良好行为的榜样,愿意和他交朋友。随后,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演一演”和“评一评”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同学之间相处之道。知道在集体中生活与同学要互相关心、帮助、友好相处。通过各种设计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与人沟通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
四、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在活动中不断运用,才能真正掌握,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科学性。通过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会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社会不良现象和问题中反思。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足以说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种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教师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时不能只是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不能单纯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应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来感知什么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使学生在生活中结合所学知识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时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
如在《平安回家》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在交通中遵守交通规则,可让他们观看遵守交通规则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只有遵守交通安全,才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有以后的美好生活。通过进行所学知识与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认知,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总之,《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需要实践活动与知识相结合教学的课程。教师通过让小学生感知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新旧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小学生通过《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形成热爱生活的品质,拥有对知识乐于探究的态度。在生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莫晓莉.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作者简介:崔玉双,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