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三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实践与体会


2017年09月07日00:14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五小学  杨鹏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并且不断获得成功。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培养兴趣;实践与体会

一、巧设悬疑,激发兴趣。

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紧接着,我安排立一个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同学最喜欢的蔬菜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兴趣高涨,又乐于接受。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求知。

数学教学应当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构作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场;提供有启发意义的材料,为学生琢磨数学思想提供必要的时间;重视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切磋交流。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的纸板较多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操作,激发探究学习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的特征为依据,从给出的12个面中选取相应的面拼成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测出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激发参与意识,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有无兴趣的投入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

例如“能被3整除的数”是在学生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把握了知识本质,学到了探究方法;教师及时引导,适度点拨,真正成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成功”与“愉快”,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我总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最小公倍数”教学时,主要的教学目是使学生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小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难度较大。我就出示投影片,利用练习启发学生:从刚才找4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然后汇报。教师出示图表示,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数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让学生明确:因为每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因此,两个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就这样,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

在教学中,我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 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又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课堂上让优秀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以满足他们希望深入挖掘知识的心理需求,但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重点对潜能生进行辅导,从而使得全体学生都有获得感。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快乐生活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化,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刘忠智 张晓霞主编

作者简介:杨鹏,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6年,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