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习时,一位公办中学的校长却公开表达对补习的反感。赵雅担心,许多家长因为不了解或不相信教育的规律,所费不菲,却让“异化的补课”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形成致命破坏.
补习热潮步步升温,不少家长乐此不疲,投资不断加码,学生不堪重负。在不少学校,这种现象也受到管理者的默许。在众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习时,一位公办中学的校长却公开表达了对补习的反感。
锦州市第四中学(下称锦州四中)的校长赵雅明确表示,过度学习不仅没有必要,对孩子而言,参加当下的一些补习班更是“花钱买伤害”。他担心,许多家长因为不了解或不相信教育的规律,让“异化的补课”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造成致命破坏。
当下课外补习存在哪些问题?补习有益还是有害?课外补习应该怎么补?怎么做才能真正对学生有帮助?学校减负家长却自主增负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如何看待补习热之下的师生关系?记者就一系列问题,与这位校长进行了对话。
赵雅现为锦州市第四中学校长,曾获得辽宁省骨干校长、专家型校长、全国优秀校长等称号,他长期工作在锦州市的基础教育一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学校管理、基础教育管理等,是中国第一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在这次对话中,赵雅就以上问题一一回应。他认为,对孩子学习帮助最大的,还是养成广泛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被焦虑裹挟的家长,被利益绑架的教师
记者:教育部出台减负文件,严打课外辅导机构,学生补课的需求与日增长,补习市场依旧火热。熄灭补习热似乎不是一纸禁令这么简单,对于问题的根源,你怎么看?
赵雅:这个问题又复杂又简单。简单来说,从家长的需求上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或者能跑在前头,而教师则有多挣钱的需求,两者需求对应,形成市场。
至于复杂,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梳理。一方面,学生和家长都有学习的焦虑。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这点初衷是没问题的,但大多数的家长不太懂规律或者没有勇气相信规律按规律办事,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为了孩子,不惜代价。他们互相影响,分享焦虑,互相裹挟,难得有头脑冷静,泰然处之的。
另一方面,对于老师而言,就是补课挣钱了,特别成为“名补”后,收入大增,这样的教师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尊严。补课挣钱涉及到公办老师的收入问题,一直以来,教师整体的薪酬水平太低,经济收入和教师担负的职责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这点决策层一直不太承认。
当补课能轻松获得很高的收入,而工资只能占其收入很少一部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校外兼职教师会很容易把主要精力转移到补课上,补课挣钱多,能招揽到更多生源,至于平时上课,不免草草应付了事。
记者:你刚提到“兼职教师重视校外、应付校内”这一现象,持有这种心态的老师普遍吗?就你所在的初中而言,兼职老师比例大概为多少?
赵雅:能够通过补课挣到钱的老师,很容易把更多精力倾向于校外,疲于奔命,怠慢了校内正职,这种现象应该很普遍。但并非所有老师都能通过兼职来挣钱的,如一些教辅科的老师。同样,老师精力和身体状况不允许或教学水平不够也会被市场淘汰。
一般来说,补课情况和学科分布有关,一般升学考试的难度偏大科目最受欢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及英语学科,补课的现象最为普遍,语文学科多数不存在补课现象,除非是讲的特别好的老师,如专讲作文、古文,或者指导考试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补课。
至于兼职老师的比例,这个不好说,我们学校这边是明令禁止教师有偿补课的。一旦接到举报或投诉,我们会马上调查处理。如果教师补课被教育局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了,我作为校长也会受到连带处理。
识别有害补习
记者:从1950年代开始,中小学生减负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议题。200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减负令,但实际落实效果不尽满意,补习热依旧受到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热捧。补习应该这么补? 怎么看当下的补习热对孩子的影响?
赵雅:补习的本意,是查漏补缺,缺什么补什么。课堂上学过,确是没学明白,自己课后也琢磨不透的,这种情况下补习是必要的,这也正是我们当年的补习模式。
但这些年来,现在的补习模式已不相同,这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超前学习。这种现象最为普遍,也最令人反感。试想,学生短期内提前学了新的课程,知识点能掌握得牢固吗?如果学牢固了还有继续上学的必要吗?反之,如果学的不牢固,学生上课时感觉知识点似曾相识,注意力能集中吗?利用假期或休息日,把以后要学的东西先学了,这种“补课”是已经异化的补课。
这种多次同质化学习行为就是重复劳动,它对兴趣有致命的破坏。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听一遍就可以了,但现状是提前补习后,不管学生意愿不愿意,都得听两三遍及以上,消磨意志,浪费时间,还揠苗助长。这种提前讲新课的方式,实际上是家长花钱给孩子买危害。
第二,作业辅导。就是家长花钱把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组织管理起来。本来应该自己学习,应该自己梳理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变成老师讲老师管不自己学了。对孩子而言,他产生了依赖感,丧失了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因此,当孩子离开辅导老师,自己完成作业时,会效率很低,或感到茫然无从。
第三种,拓展或增加难度的训练。这算是三种模式中水平最高的,迎合的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但实际上这样的训练,需要孩子有相应的需求以及匹配的智商,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现在很多机构的“专业教师”在做这个,如奥赛教练等,但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今年一月,你曾在博客公开呼吁“补课,不要再补了”,并提出补课的本质,就是家长出钱,补课的老师赚钱。作为校长,你为什么对补课如此反感?
赵雅:我个人是很反感补课的。对学校而言,同样弊大于利。表面上看,补课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甚至提高学校升学率,但会导致参与方和被参与方心态都不好,不宁静、不团结,教师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整个教育规律都被破坏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课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后去实践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课后消化吸收的时间,是需要留给孩子的,但补课把这个过程给剥夺了,学习还能使人愉悦吗?
记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班级众多学生,而每个学生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班里成绩差的孩子,应该怎么帮他们?
赵雅:成绩差的孩子,情况很复杂。有些学习困难的可能和智力结构、遗传素质等因素有关,这样的孩子,尽力就好,不能太勉强。家长应以鼓励心态看待,只要努力,就有进步,在我们学校初三年级中考之前,也会有老师提供补缺补差的辅导。
但如果孩子是厌学,这很不好办了,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抵触,几乎帮不了他。而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过度学习造成的。家长对此难辞其咎。
过度学习是杀手
记者:你是否经常发现因过度学习而导致厌学的学生?
赵雅:多,越来越多。据我的观察,这些年因过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比十年前、二十年前都多太多了。应试化功利性的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风气浮躁,家长大多期望值很高,却只要分数,只看结果。但学习和生产车间劳动不一样,不是加班加点就一定能多生产。
过度学习最可能破坏兴趣,破坏好奇心,破坏求知欲。这些一旦受到破坏,就很不好挽回。单纯从学业上来说,学校里上课时间的学习,课上课后老师的辅导,布置的课后作业训练,对学生而言足够了。
记者:你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想过找个老师补习给孩子拔到前几名吗?
赵雅:我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怎么补课,他现在上大学了,但回过头看,我觉得补课对我孩子的帮助不大,反倒有些不好的影响。
兴趣类学习比强制补课收获要多很多。他小学那会儿成绩很差,一年级时候,有一年半时间,每周去一个比利时外教斯蒂文先生家里玩一个多小时,斯蒂文先生不会讲汉语,但别人慢慢说他能听懂一部分,可以交流。那段经历对孩子的语感影响特别好。小学六年级到初三他和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学了新概念英语,学完了三册,仅此而已。后来,他英语一直很有优势,高考140多分。
他中高考之前,都有些焦虑,我和孩子讲,你吃饱睡足,肯定能干过那些废寝忘食的……过度学习是杀手!该学的时候学,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该玩儿的时候玩儿,吃好睡好玩儿好!
记者:所以你重视的是全面发展,开阔眼界,独立思考。
赵雅:我自己就是个老师,算是好老师,但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我觉得没有直接帮助。
他小学时候初中时候,每到假期都会出去玩,我带他去北京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等,到高三之前每个假期,保持着去国外旅行的习惯。
所以,我认为对他的学习最大帮助的,还是让孩子爱读书,养成广泛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有特别旺盛的求知欲。补课剥夺了原本属于他独自阅读的时间。其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困难,自主学习。适时养成读书习惯,对孩子学习影响是最大的。他只要爱读书、会读书、养成多阅读的习惯,学习后劲儿就无穷。最后,孩子各种游历、各种发现也很重要,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会使他的成长受益匪浅。
师生关系不应变成金钱关系
记者:可能有些学校宁愿孩子多补习提分,老师也乐于省力,还能挣钱。你们学校是否也面临这样的考验?
赵雅:我这个学校也有些特殊,是个老学校,传统名校。学校的社区,慢慢变成较低收入者集中的社区了,我们这的学生多数家里条件不好,补课也补不起,主要还是靠老师、靠学校。
每个职业都有职业操守,教师这个职业不但有操守,要求也更高,老师对学生应该有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做人的影响。
如果在学生身上挣钱,师生关系里多了层经济关系。对学生来说,教育就变成学生花钱买知识。更大的可能是,学生和家长瞧不起老师,老师在学生身上挣多少,学生和家长的心里你就值多少,斯文扫地,尊严全无。
现在补课机构开始整治规范了,这是好事,但具体怎么落实还是未知数。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大幅提高老师的工资,让他们有保障有尊严,没有生计上的后顾之忧。同时,监管部门加大对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学校和老师的行为会更符合规范。而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还任重道远。最重要的是,人才选拔制度,课程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都需要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