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大必要的专业,尽量不考;能不单独校考的,可参照已经考完的省级艺考统考成绩;不得不做专业测试的,尽量不现场考试;必须现场考试的,高考后再做面对面校考
受疫情影响,推迟多日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终于要开始了。
在笔者看来,教育部门对疫情之下的艺考,核心措施大致有四点:
一、没有太大必要的专业,尽量不考;二、能不单独校考的,就不要举行校考,可以参照已经考完的省级艺考统考成绩;三、不得不做专业测试的,尽量不现场考试,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提交作品,考评分离;四、必须现场考试的,高考后再做面对面校考。
可以看出,这些考虑的核心就是最大程度避免现场考试,避免人群的聚集。
学校一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关键点,核心原因就是学校无法规避人群聚集。被称作“佛系”的日本,防控疫情唯一的雷霆手段就是停课,可见学校防范之关键。继日本之后,欧洲另外一个疫情重灾区意大利也宣布关停所有学校。截至目前,已经有10余个国家采取了停课措施,美国很多著名高校也宣布春假后不再返校,全部改为网上授课,哈佛大学甚至宣布封校。这不仅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必然高度聚集,同时,每一个学生也是一个社会家庭节点,很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社会传播,这也是我们至今未能复课的根本原因。
韩国是目前除中国外疫情最严重、发展最快的国家,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人群聚集。疫情初期,韩国一宗教团体不顾各方阻拦,举办了上万人的大型聚会,导致一度韩国确诊感染者60%以上是这个教会的教众,其所在城市也成为“重灾区”,这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因此,避免大量人群聚集,是至关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教育部门更不能因为考试,让所有人冒这么大的风险。
首先是能不考,尽量不考。其实,去年年底教育部压缩艺术专业考试就强调过了,比如影视编导、戏剧文学等专业实在没有必要校考,文化课水平体现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第二,能参考省级艺术统考的成绩尽量利用,不再单独组织校考,这样就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艺考考生的专业测试问题。
恰巧,教育部在2019年底对2020年艺考做出了重要调整,大幅度缩减校考范围与专业数,除单独设立的艺术院校外,大多数高校都取消了艺术专业的校考。截至目前,全国仅有河南省个别专业的测试尚未完成,其他省市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均已结束,基本可以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专业测试成绩,也为这次调整做好了重要铺垫。
对于专业性强,学校个性化要求强的,允许学校开展非现场测试,即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搞网络校考,或者通过网络提交作品,再进行打分评价。比如表演专业,可以在仔细甄别考生身份后,系统直接开始录制即兴表演并上传,学校组织集体打分考评,完成专业课考试。
对于这种做法,可能一些人有疑问,“如果弄虚作假怎么办”?对此,教育部门也特别强调了系列保障措施。除了利用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外,还将和公安部门充分合作,以做严格的身份甄别。更重要的是,支持高校在高考后再进行复核,甚至部分现场考试。其实网络考试,美国ETS这些年一直在做,尤其是对于偏远国家与地区,不宜设置考场的地区,ETS早就推出了网络考试的方式。与我们目前做法类似,一个系统考试,一个系统是视频监控,自动提交全部视频资料。
可能一些人还存有侥幸心态,但要明白,先不说作弊第一步就会被挡住,一旦之前的作品、信息与考后现场测试信息不符,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将失去当年甚至未来几年的考试机会,还敢吗?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兜底的要求。对于家庭贫困、没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网上考试的,高校需要负责为这类考生提供网络考试或其他非现场考试的基本录制条件或帮助。
当然,对于仍然有需要现场考试的学校与专业,需要等到高考结束后再进行。对于这类高校,也要尽量缩小范围,只对进入复试的考生进行,这样就大幅度缩减了考生数量,减少了人员聚集量与密度。
四类情况的处理方式,最大程度考虑了高校专业培养的特殊需求,也基本保证了高校在这些特殊专业上的培养需求。其实,相较所谓专业测试,基础文化水平或者说综合素养更为重要,厚实的基础会让学生走得更远,更不要说,一些专业其实本就没有那么突出的专业性。
因为疫情不得不对今年艺考考试组织方式进行调整,但对于考生来说基本没有影响。首先,招生数量没有变化,第二,专业课测试规则的调整,是面向所有考生的,大家都一样,也就不存在是否公平的问题。
总之,今年艺考因为疫情不得不做出调整,但相关措施把对高校培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也努力守住高考的底线、红线: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