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很难激发出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点。且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普遍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因此,教师应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由此创设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内的应用策略,并且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增添数学课堂活力、吸引学生数学学习注意力,优化数学知识结构等应用要点,切实做好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融汇贯通,以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应用;
信息技术是目前教师可以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先进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力。本文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演绎高中数学课堂,从而多方面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发展提高。
一、应用信息技术,增添数学课堂活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难免会趋于枯燥,基于新的课程改革目标,教师也应该
积极探索数学课堂的兴趣激发点。应用信息技术,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课堂突破,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更为完善。
例如在教学“函数”这一课程时,如果教师只是对函数公式进行单一讲解,那么学生也是很难将课本上的x、y与其特定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的。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苍白语言教学模式,通过网上流行的“函数操”来给学生进行讲解。
其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在课下就应该预先做好准备,了解“函数操”中各函数的表达特点。应用“函数操”小人双臂来表示函数图像,过后利用几何画板画出标准的函数图形。例如这时小人双手向上弯曲就是学生常能够了解到的y=x2,右手向下弯曲、左手向下弯曲则是y=cosx。教师可以边演示边通过视频播放进行配套讲解,让学生了解小人的动作要领。学生会跟随小人的舞蹈快速将函数图像进行记忆,他们也能够跟随歌曲的演唱模式将函数图像给唱出来。平常教师在教学其他知识时也可以结合信息教学模式为学生进行教学,将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能够了解的知识内容。应用好信息技术,增添数学课堂教学活力,保证高中数学的高效教学质量。
二、应用信息技术,吸引数学学习注意力
相较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来讲,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已发生了很大程度地变化,这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大多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如何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成了教师探索的一大难题。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好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晦涩难懂的高中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易懂的动画图片,由难到简,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这一课程时,由于立体几何的空间抽象性较强,学
生在理解立体几何知识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学生的视觉感受规律,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高楼大厦或者著名建筑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跟随这些建筑物的图片进行互动,关注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这样一来,学生也大致对这些立体组合图形产生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接着可以介绍最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简单立体几何图形的几何特征。给出它们的计算公式,使学生了解其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原理。在这样的逐步引导过程中,教师可由这些简单的立体几何知识逐渐构造一个完整的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体系。引导学生攻克立体几何知识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由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是较为繁重的,它承担着知识教育、德育教育方面等各方面的职责。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信息技术重整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由此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这一课程时,由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集合概念,可是应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却有一些耗费精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好多媒体工具去解决这一问题,先利用多媒体画出两个圆。让其分别代表集合A和集合B,过后教师在由集合A和集合B的运动过程去给学生演示,让学生了解A、B相交时其相交的部分就是子集。过后再应用A、B圆来引入集合的运算概念,由此巩固学生对于A、B集合知识的了解。在再次巩固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合的运算方式。教师可以借由信息技术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结构,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重点知识的解读方面。完成学生的思维拓展,保证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较高,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及时审视自身的教学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应用好课件的直观展示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由信息技术去优化数学教学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活化数学课堂,让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具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思觉.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 2015,10
作者简介:杨倩;工作单位:新疆博州博乐市高级中学;大学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