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一届“十四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激发


2021年03月12日20:21


摘要:学习积极性是取得学习进步的关键,对此进行研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激发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深入、客观和全面地了解把握当代中学生的现状,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突出其主体地位。本文是长期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积累,重点从“志向引领”“因材施教”“赏识教育”“激情感染”四个方面多角度介绍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学生  激发  学习积极性  具体措施

学习积极性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状态,指的是学生在强大的内心动力的驱使下,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蓬勃的朝气参加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弥补不足,完善自我,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持久性。学生有了学习激情,就会精神饱满,取得学习高效,轻松顺利达到学习目的。一个班级学习激情高涨,成绩就会在同类班级稳居前列。客观、全面了解把握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如何点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严肃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概述。

当代中学生年龄构成属于零零后出生的孩子,且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生活条件普遍较好,零花钱比较充裕,但根据统计,用在买学习用书或文具上的钱比例较少;他们热衷于观看娱乐性电视节目,热衷于崇拜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和网络明星,对网络尤其是电子游戏的依赖比较普遍,手机、电脑对学习的消极影响普遍存在。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力差,情绪化倾向明显,缺乏远大理想信念,贪图享受,得过且过。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引导监督,他们对电脑和手机比较依赖,理想信念淡薄,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城市中学生虽能享受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在智力开发、综合素养等方面培养较早,但学生作业负担普遍较重,有来自学校的作业,还有来自家庭父母安排的“强制性”作业,自主学习时间被大量的习题占用,或被家长安排学习一些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内容,很多孩子出现抵触情绪,学习消极被动;学校考试频繁,重成绩排队,学习积极性分化明显;有小部分孩子禀赋好,家长和老师引导有方,学习积极性高,成长较快。

二.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

认真研究总结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探索激发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一)它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二)有助于提升当今中学教育的质量。(三)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度探索。(四)有助于帮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激发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很多尝试效果明显,以下是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首要对学生进行志向引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远大的理想是一个人保持青春活力的能量源泉。一个人如果缺乏理想,青春就是失色,生命就会暗淡。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使短暂的生命焕发夺目的光彩,就必须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然后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奋斗下去,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我们还要提醒学生,好好学习,立志报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人生的宏大目标确定了,还要在成长阶段确立一个个的小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阶段性的目标。阶段性的目标的实现是大目标实现的基础,只有一个个小目标实现了,我们才能一步步接近远大目标。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我都把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具体做法:

1.开好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就确定为“树立远大理想,成就精彩人生”。班会主题确定后,开始精心设计,安排人力物力去精心准备。力求内容要充实,形式要新颖活泼,富有时代气息,注重环境布置,烘托好班会浓郁的热烈的民主气氛。充分动员学生,尤其是动员那些班级活动不太积极的学生,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鼓励动员他们,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说出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去一步步实现它。再者,就是选好班会主持人,然后多次和主持人进行培训交流,力争使班会达到触动每个同学心灵的效果。

2.办好班级文化墙。班级文化墙设置有“本学期个人目标展示”专栏,要求学生自己书写以下内容:本学期我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各学科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我现在离目标的的差距有多远?用什么方法是弥补差距?怎么去一步步落实好?监督落实的同学是谁?以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期末还要自己写出目标落实情况总结,总结后有监督落实同学的评语。

(二)有效激励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就告诫我们教师谈话时一定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点燃学生胸中的学习热情。因为,人与人存在差异性,这是符合辩证法的。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学习刻苦,意志品质比较好心理承受力比较好的学生,我往往采用“倾听”的方式,给他(她)充裕的表达的时间,然后默默记下要发现问题的症结,直截了当地指出发现的存在不足,提出纠正的建议。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困生,并且心理素质较差,那就会特别小心,尤其注意自己的神情和语气。这类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对外界特别敏感,老师任何一点异样的举动,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刺伤他们脆弱的心理,刻上一个深深的烙印,留下心理阴影。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谈话时候,师生双方都要平静地坐下来,最好不要正面相对,以防学生紧张,老师还要尽量把语速放缓,语调降低一些,语气也常常比较委婉,比如“这件事我想是这样”“我感觉是不是该这样考虑”等等。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我常常会利用“期待效应”来刺激他暗示他,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一类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没有方法,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历次考试的碾压让他觉得再怎么努力也好不到哪去。在和这些学生谈话时,采用的谈话手段不是春风化雨似的安慰,而是貌似激烈的训斥。当然,这一剂猛药还要交考虑火候,这训斥不能恶语相加,而要讲究语气、内容和策略。试举几句:“你竟把数学给我考成这样子?”“你能是总分才考340分的娃娃吗?”“你这孩子呀,老师一直在等,等你改掉玩手机这个毛病等得好辛苦,头发都要白了!”“我还真不信你就是这样!”这些看似很有刺激性的话语,实际给学生的却是一种亲近感,传达给学生的是这样的信息:原来老师并没有放弃我,原来老师一直认为我行,即使现在我不行,将来一定能行!

(三)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巧妙利用赏识教育。这句话针对学困学生来说的。成绩好的学生习惯好,反应快,管理省心。学困生不仅学习不好,还经常给班级惹事,所以难免会对他们动气,把班里闹得乱哄哄的就总是那么几个人。心情本来很好,到班级门口一站,心情马上就变了,很容易对学生动怒,把班级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罪于这几个“捣蛋鬼”。但要是安静地坐下来和学生谈心你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所谓错误我们也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的。很多学生本质不坏,就是死学也学不会,所以没了信心;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很有爱心,很有孝心;有的学生虽然调皮贪玩,但集体观念强,很有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很有艺术天赋等。所以老师找学生谈心一定要冷静,客观、公正、全面地去对待。只谈学习鼓励不一定好,不妨从他的优点入手,或许能找到突破口。再顽劣的学生,也有他的优点。和家长交谈的时候,我先做足了功课,千方百计找足找准学生的优点,当然缺点肯定是要面对的。我意思是:不是给家长倒一肚子的苦水,说尽学生的千条不是万条不足。如果只谈学生的缺点,家长就会认为我们老师只看到他们孩子的不足,甚至歧视他们的孩子。如果我们给家长谈了孩子的很多优点,或者一些很具体的事例,家长就会把这种赏识间接地传递给学生,这样会比当面表扬学生效果还要好。我经常当面或电话里给家长表扬他孩子学习上的变化。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条途径,我把它称作“间接激励”。

(四)班级学习热情靠感染,要先造势,以点带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在引导学生尝试“无声自习”和“高声激情读书”。原因是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早读时间,学生普遍劲头不高,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习课该安静的时候,老师只要不在,就人声鼎沸。于是,我就在班内细心观察,先在班里选出一些平时学习习惯好比较刻苦的学生,开小会,逐个表扬,然后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在班里自习课紧闭嘴,力争不说一句话,要有静气,并且要把静气影响给别人。每一周评选出最安静小组和最安静学生。很多学习沉不下去心的学生在“比赛静气”的活动中得到了感染,慢慢养成了聚精会神的好习惯。早读时读书的时候,要求他们带头大声读,并且站起来读,要有气势,读出境界,读得旁若无人。慢慢地,我就发现,主动站起来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来就干脆统一要求,早读时间全班同学站起来读,每天早读后,每人上报读书完成的内容,以备各科的老师和科代表检查验收,每月一评比,评出星级“激情读书”个人。对于让学生站起来读书,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读书要心无旁骛,要高声诵读,要学会享受读书的快乐;不能书放在桌子上弯腰读,身体要站直,把书拿起来,双手举在胸前。我告诫学生,你托起的不仅仅是书,还是理想,是不服输的信念,是家长的期盼,是自己的良心。实践证明,这两种方法简单有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认真研究探索如何激发当代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施教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勤观察,勤思考,勤探索,勤总结,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点燃中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中学教育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 于红,工作单位: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