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教育部出台评价指南


2022年01月12日01:44

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教育部出台评价指南

最新高中办学评价体系突破“唯分数论”评价框架,建立多元指标考察办学质量,突出素质教育导向

在课程教学方面,《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特别提出,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

  高中办得好不只看升学率,学校办学质量有了评价指南。

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明确对于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共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在课程教学方面,《评价指南》特别提出,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

为应对高考,目前在国内高中普遍在高二下学期或高三上学期结束高中所有课程,预留一到两学期专门复习备考。纳入升学考试的课程应试化,没纳入的课程边缘化是常见做法。

《评价指南》则强调,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课时的数量、课程的难度、教学进度都要符合标准;同时要求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技术、艺术、体育等,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在学生发展方面,《评价指南》对学业发展的考察要点中未见关于升学情况的要求,而着重强调培养学习态度和习惯、基本思维和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等。此外,还将身心发展、艺术素养等设为关键指标,要点包括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一小时,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掌握1~2项艺术技能等。

在此基础上,如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能,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双减”政策,《评价指南》还注重发挥高中招生“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把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作为重要考察要点,要求切实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同时要求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介绍,目前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工作还存在突出问题:评价导向上,存在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办学质量的倾向;评价内容上,还存在重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评价方式上,还存在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2019-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此次《评价指南》为具体落实指导方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不同过往对于高中办学要求的文件,此次文件通过评价的手段来矫正学校的办学行为,对于高中的评价标准有了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但他也表示,在实际落实中,如何平衡升学成绩与其他评价指标的要求是一大难点,不排除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更重视升学率,在执行中出现偏差。

《评价指南》对评价的实施作出规定,包括学校自评、县级审核、市级全面评价、省级统筹评价和国家抽查监测。评价周期为每3-5年一轮,在每个周期内要实现全覆盖。 评价实施机制是由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多方参与,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来进行质量评价工作。储朝晖表示,这意味着形成一个社会参与机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财新记者表示,评价指南的落实必然存在很大现实阻力,关键在于能否转变地方政府的“升学政绩观”。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以财力不足为由,不开齐高中课程,实则是在升学政绩观的引导下配置高中教育资源,没有保证体育、艺术等课程的师资和课程建设投入。尤其是一些“超级高中”,违规招生、违规办学背后,都有当地政府的默许、支持,希望以“超级高中”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搞“教育经济”。

    他介绍,在美国、加拿大,对于高中的评价主要看开设的课程、课程的完成质量,而不是升学率。国内学校也应建立起新的发展高中教育的观念,保障学生完整的基础教育,不以升学为导向培养学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