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踏花归去马蹄香


2022年01月25日00:22

文化是社会的潜意识,在这“争”“取”一切的世道,生命如一块抹布,沾满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以及为追求成功而做出的“努力”和“奋斗”。

踏花归去马蹄香  

林才宜/

由贫而富做加法,由富而贵做减法。

加法是入世的哲学,如今人人在做,求强求大求丰裕,民众如此,国家亦然。

减法是出世的智慧,只有少数人在做。减,意为去丰求简,去强从弱,由向外征服的张扬走向寻求内心境界的简静。在做减法的路上给生命流出些许空白,让灵魂进去,呼吸、伸展。

道家、佛家、艺术家的卷上,有各种形式呈现的空灵之境。所谓空灵,空了,才有灵,没有空白,不会有灵魂。

中国历史上,以空灵、淡静为文化语境的社会,唯有宋。

宋朝,尤其是南宋文化实际上是素影横斜水清浅的水墨文化。所谓水墨,就是把色彩从绘画中拿走,以墨色的深浅来表现光线和距离,没有了五彩的绚丽,物的丰盛蓦然淡去,人的心灵却跃然纸上。画依然还是画,有山有水,有人有情,每一缕线条都有鲜活的生命,每一处浓淡能透着画家的心思。毕竟,艺术在本质上是表现人的,人的领悟才是艺术的真正境界。

宋在政治上积弱成痈,在艺术上却是登峰造极。究其根源,与其历代皇帝的美学修养有关。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家画室一翰林图画院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此后,太宗、仁宗、神宗,以及南宋的高宗,与丹青翰墨均有或深或浅的缘分。当然,宋朝翰林图画院之所以大师迭出,与宋徽宗的考试制度有关。

徽宗皇帝择人,看的不是笔法,不是技巧,而是大脑和想象力。他甄选翰林图画院的画师,以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去马蹄香等诗词意境为考题,所以登坛入室的少有技艺娴熟的工匠,多是饱读诗书的文士,宋代画风也由此从笔法精致走向意境空灵。

宋的减法还有一宗不可忽视,那就是留白。

宋代文人笔下的淡墨是活的,松烟制作的墨,化开.晕、染在宣纸上,变成了大自然的远山、云雾和烟霭,其色彩很清很淡很透明,若有若无,空灵如白。画面也因此从饱满走向虚空,譬如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夏圭的《江山清远图》,局部是物,大体若虚。以视觉艺术而言,减法做到极致,想象力就出来了。这种留白如未尽之言,弦外之音,是画的意境,也是生命的智慧。

“万物静观皆自得。水墨之境,滤去色彩的繁华,将视线转向内心;而留白,把画家内心的悠远、淡静叙述得朦胧而且丰富。

当然,宋的减法做得这么到位,还跟禅宗思想有一定的关系。禅宗源于佛教,但其主张的心灵境界和审美趣味已经超然于宗教。我们今天看日本的茶道、花道还是武士道,处处都有禅的影子,而中国的绘画、瓷器,更是如此。摒弃我执、心性妙圆的修行理念少不得一个字。而,是极简主义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减法才能找到。

唐朝富国强兵,权倾天下,宋朝大师迭出,意趣空灵。艺术本质上是表现人的,从物的世界走向人的世界,从感官的饕餮走向心灵的领悟,意境便诞生了。

八百年光阴冥然逝去,物的世界总是一代又一代的叠加,每一代后人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文化的变迁却不是简单的叠加,她是轮回,峰峦还是沟壑,没有定数。

文化是社会的潜意识,在这”“一切的世道,童年没有留白,青春没有留白,中年就更没有留白,生命如一块抹布,沾满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以及为追求成功而做出的努力奋斗

五彩缤纷的密胺塑料替代了质朴的汝窑、定窑,微信、电邮代替了平安帖姨母帖,这个时代的春天,有落花、有骏马、有游人,就是没有踏花归去马蹄香已然是往事和梦想。

从加法到减法,我们还有多远的路途要跋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