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北京大范围推动教师轮岗 “低质均衡”难题待解


2022年01月27日23:04

北京大范围推动教师轮岗 “低质均衡”难题待解丨教育观察

教师轮岗制试点已久,但进度和效果均不理想,此前多被搁置

国家推动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补习减负的“双减”令在各地纷纷落地。校外教培机构遭到严厉打击的同时,“校内”教学质量能否提升成为政策持续的关键。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轮岗制再度成为各地施政重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拟在新学期大比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的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与普通教师派位轮岗。北京现已选定东城、密云两区作为试点,已在2021年年底之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介绍,凡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或连续工作满6年的正、副校长、在编在岗教师,原则上都应进行交流轮岗。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将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并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

北京此番教师轮岗不跨行政区,称将在各学区(教育集团)内部均衡的基础上,力推跨学区的交流轮岗。参与试点的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本学年度将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远郊的密云区则已安排教师城乡流动118人,镇域、街道内流动27人,下一步将新增骨干教师入校指导70人、中小衔接流动30人、学区及办学共同体内流动50人。

20218月以来,各地类似表态不在少数。824日,刚刚公布“双减”落地细则的上海也提到将常态化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跨校流动工作,健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向郊区薄弱学校流动引领机制;82日,深圳在《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江苏常州也在本月发布了相关专任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通知,要求与北京相近。

教师轮岗制度于2010年首次出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随后浙江嘉善、山西晋中等地都曾展开大规模干部教师流动的试点。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曾要求3-5年内实现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参与比例不低于总数的10%,骨干教师参与比例不低于20%

数位公办校人士向记者表示,教师轮岗试点已久,近年来却渐被搁置。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地教育部门、各办学集团多年来建设重点学校、升学率考核的强大惯性与利益分配。以北京为例,既往的教师流动仅限于名校集团内部,属于其“家务事”,即便如此,骨干教师要流出本部校依旧困难,集团外、学区之间、城乡之间则更难推进;由于不同层级学校实际福利待遇差别较大,教师自身亦缺乏流动意愿。

另一方面,大比例教师流动的教学效果也难达预期,流动后往往导致区域内办学质量的集体下降。“双减”新政下,地方教育部门背负政策压力,严打校外教培的同时,需要尽快给出“校内均衡”方案,教师轮岗即再被大力推进。

北京某知名公办校党委副书记认为,大比例流动校长、教师确实可以拉平校际差距,但对办学者而言,“好学校”要出现更在于其对教学氛围、教研积极性的长期蕴养,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单纯的教师流动对薄弱校的提升十分有限。“大锅饭式拉平差距”可以迅速减轻家长焦虑,但干部、教师的“进取心”也会因此挫伤,无益于区域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认为,如何保持骨干教师的这份“进取心”,正是改革深水所在。在目前升学考核的教育评价机制上,拉平校际教师差距后,易让被流动的优秀教师感到迷茫,失去钻研方向。实行教师轮岗的同时,须重新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区域教育质量、教师水平的考核机制,“新瓶装新酒”才能避免进入低质量的教育均衡。

    目前,北京尚未给出教师流动具体比例,但提到将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已得到落实。据悉,自2021年8月27日,北京已召开中小学校长大会,就相关执行方案进一步讨论、部署,到现在开展状况教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