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2022年,教育工作有哪些重点?


2022年02月10日21:37

2022年,教育工作有哪些重点?|教育观察

“双减”从“运动”迈向机制化、常态化,学前教育着力建设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政府主体责任凸显,淡化“双一流”身份色彩。

2月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继续坚持“双减”工作突出位置、出台国家层面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等内容。

教育政策巨变的2021年落幕。28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继续坚持“双减”工作突出位置、出台国家层面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等内容,引发广泛关注。

新的一年,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仍是重点。1月中旬召开的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部长怀进鹏已强调,要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总览教育发展各个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而“应试”“内卷”仍是公众教育讨论的关键词。“双减”治理、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等重大政策,2022年有何变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2022年将如何发展?

“双减”:迈向机制化、常态化

2022年,“双减”仍是教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2021年底营改非工作的正式收官,各省市学科类培训压减率普遍超过80%,不少地方甚至达成“清零”。新一年,“双减”会有哪些变化?工作要点显示,教育部对于教培业的整顿,将从过去半年各地自主“摸清台账”的行动,向“提升水平”的机制化方向转变,以理顺政策执行中的诸多问题。

工作要点提到,2022年,教育部将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由于缺少上位法规及执法的调查与裁量能力,半年来各地市、区教育部门对于违规培训的打击,多依赖公安等专业执法部门介入,缠连疫情防控、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行动力量进行查处,尤其在缺少足够政策推力的非试点城市,教育执法人员无法可依、无力执法的现状仍待破解。

而对于非学科培训的监管,尽管“双减”主体文件一早明确,相关审批职能将调整至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部门,但半年来鲜有部委表态,省一级亦尚只有浙江、天津、安徽等数个省份出台了设置标准。工作要点称,教育部2022年将完善部际专门协调机制;抓紧明确主管部门,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合规监管。

新的阶段,高中“参照执行”等既有目标也开始加快推进。120日,北京西城区对学而思违规开展寒假高中定制班做出了公开处罚。尽管“双减”主体文件早已明确高中阶段要参照执行,但未有具体解读,业内此前多判断高中业务可作为企业转型期的支点,在政策执行节奏中获得一定喘息空间。记者了解到,西城区处罚前后,各头部教企均接到北京市教委通告,寒假期间线上线下高中学科类课程遭全面停摆,行业自此亦重新审视高中窗口收紧的时机与速率。

同时,教育部此次也对各地涌现的“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等实践进行了推广、固化,并继续要求对隐形变异培训开展专项治理。合规补习监管制度化、地下补习监管常态化、非学科培训体现公益属性,成为教育部在新的一年校外培训治理的主要思路。

学前教育普惠化:保障财政投入是关键

新一年,学前教育发展核心仍在“普惠”。以《“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到2025年覆盖率超85%”的目标为基础,工作要点计划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加强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乡村幼儿园建设。

补齐公办资源是重点:此前,多地教育“十四五”规划已对新增幼儿园学位作出安排,如广东省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增约3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北京市计划增加学前学位23万个。工作要点还要求,加大公办园教师核编补充力度,按同工同酬要求落实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对地方政府而言,学前财政投入和治理考验不减。近年来,不少民办园普惠化后因经费受限遇经营困难,收不抵支,有举办者反映一些地区有生均补助迟发、不发现象;公办园方面,办学成本持续上涨但价格多年不变。从多地政府2020年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报告来看,公办园大班额、教师缺口大待遇低等现象仍存。“‘上公办园难、上优质民办园贵’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河南政府在自评报告中直言。

面对学前普惠化难题,教育部将着力建设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将出台国家层面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并强调,要推动地方提高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目前,多省已出台省级标准,但部分地方仍存在标准过低、落实不佳等问题。

“稳慎”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调减

2022年,义务教育供给一端,教育系统仍将坚持“公办为主”“政府责任为主”的路线。自中央下发《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并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省级占比不得超过5%,县级占比不得超过15%两项指标后,多地以限制民办校招生名额、“民转公”等方式,调减民办义务教育占比。工作要点继续明确,要“加快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要点提出,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上,要积极、稳慎推进。20218月底,河南周口郸城县要求101所民办义务学校停招新生,全县约1.5万名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临时分流至公办中小学,引发家长广泛不满。河南、广东等地部分地区,民办义务教育占比长期超过30%甚至50%,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紧缺,若“一刀切”地冒然推进改革,可能陷入“多输”的困境。“积极稳慎”一词,考验地方政府承担教育责任的决心,和多方利益诉求下的治理智慧。

“双一流”建设:如何淡化身份色彩?

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首提淡化“双一流”身份色彩,受广泛关注。“双一流”建设数年来,各级政府和高校砸资源、引人才,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唯论文”“唯项目”的实践偏差。教育部等曾在20213月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要求评价不唯数量、不唯论文、不唯奖项,形成分类评价,引导特色发展。此次更进一步:工作要点明确,要“逐步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身份色彩”。

如何淡化?工作要点提出,按照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不同规律和需求标准,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同时,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建设自主权,探索分类特色发展模式。

同时,高校思政工作、师风师德建设工作在“双一流”评价中的重要性高度凸显。过去一年中,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因不当言论遭开除等案例引热议。工作要点要求,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师德师风案件,探索建立师德违规案例指导制度。

过紧日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是关键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教育发展目标当前,“钱”字仍是首要难题。

依据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保基本面”是底线。2021年,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作要点继续明确,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低于4%”,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

另一方面,教育财政经费配置规模和结构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率不佳,重基建、轻人事等问题依然突出,“提效”迫在眉睫。南京财经大学李波、黄斌等人曾研究提出,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主要发生在公用经费与基建经费领域,教师工资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而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正是重点强调“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于薄弱环节,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

可以预见,随着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全国各级政府“过紧日子”,教育财政压力也将贯穿2022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