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论文评选 > 第二届“十四五”国家教育规划与教育理论优秀论文 > 详细页面

美术核心素养之我想


2022年02月12日23:30

摘要:目前,"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应是“灌输”知识,而是给孩子们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为此,许多国家进行了新的基础教育改革,变革学习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我国也在制定或修订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时,非常强调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美术课程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美判审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一、何为核心素养? 

2016年9,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的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的意思为:“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修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首要的任务是依据美术学科特征和独特的育人功能,凝练美术学科素养,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凝练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美术学科素养。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视觉形象为基础,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为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为衍生素养。

图像作为人类的传播与交流工具之一,在历史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当今更随着网络与多媒体的发展,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在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能,以致有人将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为“读图”时代。现代人,包括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只有具备了图像识读素养,才能从浩繁的图像中,甄别和获得有益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1]以往观看和欣赏美术作品,一般需要到美术馆和博物馆,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在街头、酒店、商场到处都能看到美术作品。目光所及,能够看到什么,能在知识、精神上获得什么,需要对图像的形式特征、艺术内涵有所了解,包括它们的风格、样式、材料,以及文化烙印,这需要丰富的相关背景知识。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进行直观的表达。比如用照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或视频,用电脑软件改变和创造图像,用剪刀剪出一个形象,用笔在纸上描绘一幅示意图和关系图表达和呈现自己的想法,都属于美术表现。如此说来,美术表现并不复杂,也不足畏,只要少儿通过美术学习,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能运用各类媒材,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就能做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心理和行为。爱美的前提是美判审断,如此才会使得爱美的心理和行为指向更高的品位。审美判断是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其前提是形成美感和建立内在的审美标准,尤其要知晓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和谐呼应的形式美法则。进而言之,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建立起美好的家庭、社区、城市、国家乃至世界,帮助人们建构高品质的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创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创意实践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创新意识,是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能够在正面价值的引导下,追求创造和新意的自觉。创新也是艺术的生命源泉。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具有文化理解素养的人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虽然这些学科素养基于美术学科,却能运用于解决美术和跨学科的现实问题,沉淀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应并贡献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美术核心素养对学生人生的影响

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道德。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若无德,则虽智力体魄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德育教育,将人才从高到低划分为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美术教育有四个流向:成就美术职业、培养终身爱好、贡献学科素养、助益核心素养,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美术家,但是通过美术教育,可以给学生种下一颗美好德行的“种子”。

通过培养美术核心素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美术核心素养不仅仅要有最基础的美术知识与实践操作,更要有对美术较高的认知水平与欣赏水平, 提升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对事物较深层的感悟水平,进而通过美育培养出学生的美德。

四、如何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美术教师要进行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式的调整,这成了我们能否顺利完成这次课程观念转型的关键。

1、提升美术老师自身素养

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专业技术水平仅是其一,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对学生影响、濡染才更为重要。有素养的老师教学,能给学生以素养的“种子”。素养的种子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言传身教,是耳濡目染,是润物细无声。所以,学生跟“怎样的老师”在一起,至关重要的。故而,一个美术老师,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可以更好地学生的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2、引导学生精读教材中的美术作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了解途径日益丰富,但美术教材依旧是学生们欣赏解读美术的一种重要方式,故而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步就是其对图像解读的能力。能够入选教材的美术作品都是符合学生鉴赏能力且对其有帮助的优秀作品,因此老师组织学生精读、深读教材中的美术作品,让他们通过自我观看、思考和老师的释疑,来提升个人解读图像和审美判断的能力。

3、组织绘画比赛,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

学生阶段因升学竞争容易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美术不仅能提升学生艺术修养还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在课余活动组织一些绘画比赛,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新性的美术创作,进而绘画出蕴含自我独特思想和内涵的美术作品。老师也能通过比赛刺激、发掘出学生美术方面的潜力,所以举办形式多样的绘画比赛是一个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的有效且有趣的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对作品进行讨论、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

老师在指导学生们解读美术作品时,要留给学生对作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对作品进行思考,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如何从全方位的角度进行作品鉴赏,也可以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来辨别出每个作品之间的区别,从而总结出同一个地域、类型、作者的创作文化和内涵精神,讨论和思考的过程都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所以老师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充分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美术核心素养能力。[2]

五、总结

美术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基本要求,我们不仅提升自身素养,还要通过引导学生精读讨论并思考美术作品、组织绘画比赛等方式,不断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创造出一种活跃且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最终,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让学生能成为更优秀、更健全、更有德行、更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从《让色彩动起来》中解读读图时代”[J].沈希希.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10)

[2]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思考[J].吴才省.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8)

作者简介:隋欣;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国际高中部;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