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来说,阅历像一把刷子,一次又一次粗糙的磨砺,把性格中的黑白分明刷得渐渐模糊,变成且黑且白的灰色,年纪越长,灰度越高,灰色是包容,也是麻木。
林采宜/文 和你在一起
有些人,如山水,遥望烟波叠翠,逶迤浩渺,走近了,烟消翠减,直至最后,只见横七竖八的乱石树枝,突兀地横在眼前,其姿态,细看起来,尚不及寻常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细想起来,才知道山水的美是需要距离和想象的。一些声名赫赫的名流,通常就是只宜远观,不宜近处的山水。
另一些人,如街市道路,来往的次数多了,一砖一瓦,逾见熟悉,熟到一定程度,便生出亲切来,往返着的时候司空见惯,不觉得什么。若是哪天不再路过,无端的牵记或许会丝丝缕缕,从你不知道的地方冒出来。亲切,是亲与切连在一起,是一种真实到似乎可以触摸的失落与欣喜,尽管那失落、那欣喜不过只是隐约的丝丝缕缕。
邹圣是后者。
初见邹圣,很是惊诧于他的年轻,透明的眼镜片后面,一双不算漂亮,但特别清澈的眼,眼里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称的沉稳与从容,容止若思,温文尔雅,两颊开放着青春的桃红,使平淡的一张脸洋溢出鲜活的朝气。邹圣的雅号是“少帅”,是女孩子们给起的,究竟有多少含义在里面,没有详细考证过,倘若以我看,少年得志为其一;才具过人为其二;志向高远呢,应该为其三。
战略部是公司的“思想作坊”,专门生产各种各样的“思路”, 高见低见,蜂拥而出,在鉴别这些思路的时候,邹圣思虑之缜密,逻辑之清晰,不亚于饱经世事的老者,由此,我们背后常称之为“小老头”。少帅一说,也就是少年老成,少年是其形象,老成是其做派。
对多数人来说,阅历像一把刷子,一次又一次粗糙的磨砺,把性格中的黑白分明刷得渐渐模糊,变成且黑且白的灰色,年纪越长,灰度越高,灰色是包容,也是麻木,是遇事遇人颇为技巧的“淘糨糊”。邹圣不然,他陈述事理周到和缓,永远以商量的口气,但摆出来的观点则是纯棉裹铁,掷地有声。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心地纯正归结为年轻,而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纯正,通常伴随有“年轻气盛”的症状,邹圣年轻,但待人接物,从未有“气盛”的印象,这,是我极为折服的一点。
当然,生活中的“少帅”也有一团孩子气的光景,据说,邹圣背着体格娇小的太太在黄昏里散步曾经是海富花园一道非常经典的风景。还有就是他的心细,晚上加班,会听到他在电话里细声细语地问太太:“晚饭吃了吗?吃些什么……”倒也不是言语有多么夸张,但那种软软的语调,恐怕是哪个女子听了都会心酥。不知道电话那头的人感受如何,总之坐在他隔壁的我每次听到类似的言语和声调总是感动不已,爱,通常在细节里显得尤为真实。在为人上,邹圣的好是对所有人的,没有方向性也没有选择性,因此你只能相信他是出于本性而不是某种目的,口碑于是也由此而得。
如果以通常男生的平均身高作尺子,少帅显然没有达标,但个子的矮丝毫不影响他在其他方面的高度,而那些高度通常更让女孩们高山仰止。
经历的沧桑越多,越能够理解灰色的含义,同样,年龄越大,也越珍视黑白分明、清清爽爽的率真和正气。在这个快餐和易拉罐遍地的时代,励志类的书籍充满了教人“如何获得成功”的“人际 艺术”、“处世技巧”等等,但纵观周围,经得起推敲往往都不是学自于各种秘籍的“技巧”,而是来自正直、贵重的人品。
六百多个日子缓缓流过,职业的变迁让邹圣离开我们。同事一场,情若挚友,按旧式礼,分手当折柳相送。可惜的是,从期货大厦到小红楼之间,一路皆钢筋水泥,无柳可折,只能摆酒相送,借杯中物一抒别情,喝着喝着竟喝出了点点泪痕——在心上。
小棠说:“得道的高僧从不在同一棵桑树下住三宿,怕是生了感情,舍不得走,做朋友做到了舍不得的份上,也是要坏了修行的。”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做同事能够做舍不得分开,也是修来的造化。
在一起共事,其实很平淡,每周都要皱起眉头讨论几次,或是一两个课题,或是按部就班地商量分工,年中考评是总额包干制,扣绩效差的奖励优秀者。我们这里的同事个个卖力,优秀的一大把,差的实在找不出,总经理室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从我们几个“头儿”的奖金里扣出一些钱来奖励给优秀员工。邹圣管算账,分奖金,讨论奖金清单,我们发现,他自己的扣得最多,理由是他的薪水比我们多(其实也多不出几个子儿)。如果说这事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来形容的话,那么邹圣就是把“发扬风格”的月亮给摘了。看来在战略部,想发扬风格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
战略部的平均文凭挺高,但我们这些人在一起,通常没有“团队精神”等有高度有水准的口号,处得像西北的老农民一样,彼此默默地谦让着,体谅着,衣袂相携,惺惺相惜,如同摞在一起的土砖,不起眼但很协调地黏合着。
山水的美在于偶尔可以养眼,街市的亲切却可以养心,是心灵和情感的安生之地。朝夕相处的人,如同我们每天走过的街市,平淡无奇,处的日子多了,便在不知不觉地滋养出信任、友情,甚至混沌而真切的眷恋。
这一切,春水般悄悄地流过时间的阡陌,点点滴滴,滋润着心中的柳枝,生长出温暖、绵长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