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圣女公墓似乎不是凭吊亡灵的地方,而是解读生命的教堂。
林采宜/文 新圣女公墓
谈及俄罗斯的浪漫与诗意,东正教教堂金碧辉煌的五彩穹顶,唱诗班教士高亢的咏叹调,叶卡捷琳娜行宫古木参天的花园,普希金优美的诗句,无处不在流溢。
但是,在目光纵情抚摸之处,有一个地方的诗意登峰造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圣女公墓。新圣女公墓坐落于莫斯科西南部树木葱茏的圣女修道院内,建于1524年,当时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陵园,彼得大帝的第一个妻子就安葬在那里。自1923年起,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把遗骨埋在那里,圣女公墓成为名人公墓。新圣女公墓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果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法捷耶夫等文学巨匠都安息在这里;著名诗人普希金、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瓦维洛夫也长眠在这里。
走进绿门红墙的新圣女公墓,仿佛进入的不是一个陵园,而是雕塑艺术博物馆。白色的大理石,褐色的花岗岩,青铜的、铸铁的,几乎每一块墓碑都是一个风格独特的雕塑作品,讲述着碑下亡灵不同的生命故事。
古老的松树下,舞蹈家乌兰诺娃美丽的舞姿凝聚在洁白的大理碑上,浑然一幅精美绝伦的大理石雕塑,舒展的双臂,扬起的、微笑的脸庞,留给瞻仰着永恒的艺术之美。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的墓碑是一只垂死的天鹅,是女雕刻家穆希娜的倾心之作。这只美丽的天鹅,用引颈挣扎的动感和无力下垂的翅膀述说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以及面对死的无奈。
著名作家托洛夫斯基慵懶地倚靠在病榻上,手下压着一沓未竟毛稿,碑刻的左下方,是一把剑和贝雷帽,象征战争和女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整整一代苏联青年以及当时追随共产主义昀中国青年。
同样,托尔斯泰的碑铭是一尊褐色大理石雕塑,大师洒脱飘逸的姿态,睿智犀利的眼神,无不以雕塑的语言述说着俄罗斯文学的游园和深邃。
长眠于新圣女公墓两万多“居民”中绝大部分是艺术家、科学家以及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璀燦足迹的名人,偶尔也有一些政治人物物,赫鲁晓夫是其中一个。他的碑铭是若干块黑白交叠的大理石,微笑的面孔镶嵌在当中,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用抽象、简洁的黑白两色,艺术而直观地概括了这位前苏联国家领导
治上的功过是非。与赫鲁晓夫相比,斯大林夫人娜杰日达则多少有些寂寞,乳白色的大理石圆柱上,是一张美丽而苍白的脸庞,娜杰日达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这位美丽的俄罗斯女人没有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没有耀眼的政治生涯,之所以栖身新圣女公墓仅仅就因为是圆柱上刻着简单的一行字:“约?维?斯大林敬立。”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是唯一一个因为丈夫的声名赫赫而在陵园拥有一席之地的女人。
新圣女公墓似乎不是凭吊亡灵的地方,而是解读生命的教堂。每天都有许多人来祭吊亡灵,或者说来缅怀曾经,在现实而冷漠的商业社会里寻找不到情感归宿的俄罗斯人,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露珠晶莹的鲜花映衬着古老的碑铭、焦黄的落叶,在莫斯科冷落的秋风秋雨中瑟瑟发抖,将我们的目光来回切换于俄罗斯的历史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