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委员:青少年抑郁是全社会的问题,应寻找整体解决方案
俞敏洪认为,青少年抑郁问题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也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处理起来比成年人更加复杂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呼吁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问题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也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其成因多样复杂,需要全社会支持寻找整体解决方案。”俞敏洪说。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其中重度抑郁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其中重度抑郁为7.6%—8.6%;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近四成,其中重度抑郁为10.9%—12.5%。
2018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位青少年死于自杀,还有8位自杀未遂;绝大部分青少年自杀案例都与抑郁症状或抑郁症有关。
长期从事民办教育的俞敏洪告诉,抑郁状况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为此他专程到专注于青少年抑郁问题的民间抗抑郁平台“渡过”实地调研。根据他的观察,青少年抑郁高发的成因有四点:一是学业竞争,除了学习时长、课程难度、考试等因素,更大的问题是攀比;二是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三是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很多社会现象会给单纯的孩子们带来巨大冲击;四是生活方式问题,比如沉迷网络、作息紊乱、网购频繁、缺乏运动等。
“这些因素合在一起,造成了青少年的焦虑。这不是个别家庭的问题,也不是个别学校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全社会的生存焦虑,层层传递,最终集中到青少年身上,使得他们不幸成为整个社会转型及阶层变迁的痛苦的承担者。”俞敏洪说,“青少年抑郁和成年人不一样,他们的大脑、心理都在发育中,抑郁和成长中的问题交错,有的孩子并发焦虑、双相、冲动控制障碍、进食障碍、体象障碍、物质成瘾依赖等等,构成一个系统问题,处理起来比成年人更加复杂,需要寻找整体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俞敏洪在提案中提出四点建议。首先,国家层面应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专业支撑和科学方法。
第二,真正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锻炼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同时,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体验,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通过大自然的力量去激发潜在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第三,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构建精神疾病疗愈第三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关于精神疾病疗愈,目前中国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医疗系统,另一个是心理咨询系统。建议国家鼓励公益慈善组织,牵头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弥补现有医疗系统和心理咨询系统的不足,即“短期是诊治,长期是成长,全程是陪伴”。
结合前述青少年抑郁爆发性增长的态势,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改变认知,为自己的孩子找到疗愈方向,放弃对孩子的控制,学会允许、接纳、肯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比如,给孩子们安全感,让孩子愿意自救,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人际链接的场域,让他们学会寻求团体支持等,这些都是公益慈善组织大有可为之处。
第四,要特别重视学校心理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心理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水平和心理督导、咨询能力,提升班主任老师、教职员工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以及运用心理学知识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率,而且更大意义在于让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在他们成长期间尽早被看见、被了解,进而被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