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县中衰落何解


2022年03月14日13:37 www.caixin.com

县中衰落何解

县域高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对寒门学子而言,考上“县一中”,再跨入“重本”大门,是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但如今,曾经辉煌的“县中模式”衰落,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一本率”连年走低??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485.92万,其中县镇高中在校生1168.32万,县域高中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50.63%

县域高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对寒门学子而言,考上“县一中”,再跨入“重本”大门,是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但如今,曾经辉煌的“县中模式”衰落,师资流失、生源减少、“一本率”连年走低??

“县中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县中留不住学生,就留不住年轻人。县中出现困难,影响的是百姓在地方生活的信心。”近期,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振兴县中的难点与路径”座谈会上称。

202112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下称《县中提升计划》),明确到2025年实现“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在振兴县中上,“举全县之力创龙头”是常见思路。近年来不少地方热衷于创办“新贵高中”“豪华高中”,给一所高中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倾斜的招生政策,以此抗衡“超级中学”和省市学校。“‘一校独大’似乎可以凭着优秀的师资和生源创造一流的教学质量,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学校之间缺乏良性竞争,长此以往就失去了活力。”张志勇强调,制造少数学校、拼升学,还是难以跳出县中发展困局。

摆脱“一校独大”的思路,同时意味着在“抢占尖子生”之外,更应关注普通学生甚至“差生”的发展需求。“(中间和底层的孩子)大部分要回到本地定居,县域教育对他们不负责就等于对这个县域的未来不负责。”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曾提出。

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县中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的道路。如浙江设立20所试点学校,探索形成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

“生源流失”是县中衰落的直接原因。近几年,在以高考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政绩观驱使下,高中跨区域招生,“超级中学”、大中城市民办学校抢夺优质生源的现象屡禁不止。

要扭转县中生源困境,关键是厘清公办高中教育的公共服务边界。《县中提升计划》提出,到2025年,要全面规划公民办普通高中招生。

一所好县中既要能留下好生源,又要能留下好教师。钱是关键。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撒忠民发现,“以县为主”的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下,部分经济落后的区县财政吃紧,教育投入捉襟见肘。“要留住教师,一定要想办法给我们一点儿钱。”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直言。

亦有声音呼吁赋予县中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撒忠民强调,要让学校彻底摆脱一部分所谓的“中心工作”羁绊;县中应有权限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学校管理容错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县中的创新积极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