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聊聊什么是有教无类
老师好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老师和学生。
第一个老师多半是妈妈。
诗人绿原说:
当然,如果爸爸陪你玩,你也可以读爸爸。
爸爸妈妈,都是孩子的老师。
不过,光有爸爸妈妈可不行,还得有学校和专门的老师。学校可以是公立的,也可以民办。孔子就是一位民办教师,他的学校也是自己办的,跟官方没有半毛钱关系,那时候各个国家也都没有教育部。
但,孔子是最好的老师。
怎么个好呢?
疼爱学生,甚至敬畏学生。
孔子说:后生可畏。
他还说:
你怎么知道后来人不如先行者?那些到了四五十岁还没什么感悟、心得和建树的,又有什么值得我们畏惧?年轻人不要怕他们!
这句话,记载在《论语·子罕》
孔子这样说,既是为了鼓励学生,也因为他自己有底气。他可是顶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以,孔子从来就不怕别人质疑,学生有问题也尽管问。就算不能说服对方,他也不会强迫别人接受。
结果,孔子成为最早留下思想文化遗产的人。
我们应该去听听他的课。
现在全体起立,叫一声:老师好!
谁都能来上学吗
孔子门下那可是什么人都有。
发脾气的,闹别扭的,犯糊涂的,认死理的,拿怪问题刁难老师甚至被宣布为应该开除学籍的,一应俱全。
学生们的性格也都很鲜明,比如:
这话不知谁说的,意思却很清楚:
高柴:笨笨的。
曾参:呆呆的。
子张:老说过头话。
子路:老干鲁莽事。
怎么样,五花八门吧?
难怪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那么,随便什么人都能做他学生吗?
好像也是,因为孔子说过两句话:
这很有意思,也很有问题。
比方说,什么是束脩?
脩读如修,束脩就是十条干肉。
这是通常的讲法。因此不少人认为,只要肯交十条干肉,就能成为孔子的学生。身份地位啊,地域种族啊什么的,都没有关系,也不是问题。
他们说,这就叫有教无类。
意思是: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这种理解可疑。
请问,十条干肉真是门槛?如果交不起呢?是不是就不收他做学生了?那又怎么能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要知道在当时,十条干肉的价钱可并不低。
实际上,束脩未必是干肉,也有学者认为是约束和修饰,因为脩就是修。
男孩子举行了成年礼以后,就要扎起头发穿上正装,也是束修。
自行束脩以上,意思是成年人。
更何况,就算束脩是十条干肉或别的东西,那也是见面礼,不是学费。如果是学费,那么请问是一次性的还是每年都交?
因此,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带来见面礼,表示愿意自我约束,接受修理,那么,我多少都要回答他一些问题,给他一点指导性的意见。
这才是正解。
什么是有教无类
那么,有教无类是不分类别进行教育吗?
也不是。
先看“有A无B”这种句式。
这种句式在汉语中有四种意思:
只有A,没有B
比如:有勇无谋,有名无实。
有A,没有非A
比如:有增无减,有过之无不及。
既有A又没有A
比如: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
如果有A,就没有B
比如: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有教无类,属于哪一种呢?
显然,前三种都不对。
能选择的,只有第四种:有A则无B。
比如:
有备无患——有备则无患。
有恃无恐——有恃则无恐。
那么,有教无类呢?
有教则无类。
也就是说,在接受教育之前,人是有类别的。但是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大家不要搞错。
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
这是了不起的构想,孔子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可惜,他并不能把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都予以消除。
能做到的,也就是教好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