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越是就业难的硕士专业,越是招考热?


2023年02月21日01:20 www.caixin.com

越是就业难的硕士专业,越是招考热?|教育观察

管理学以接近7800人的增量,占到考研总招生人数增量的75.9%,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两大专业是增长主力

研究生扩招结构变化和就业市场需求冷热并不总是呼应。一项针对研考招生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以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学”招生名额持续提升,在2023年考研总招生人数增量中占比超四分之三,远高于其他学科门类。

近日,新东方汇总考研全部864所招生单位官方数据,发布了《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为761763人,较2022年新增10245人,增幅约1.4%

经历2020年研考扩招18.9万人的“大幅增长”后,近两年,考研招录规模保持在稳中有升的水平。考研难度却再创新高:若以474万的报名总数为基准,新一轮研考报录比达到61,即使减去网传弃考165万人的差值,报录比仍有41,即每四名考生,仅有一人可顺利考上。

从培养类型看,专硕仍占增量大头:专业型硕士在新一轮研考中增长7713个招生名额,同比增长1.6%,明显高于学术型硕士0.9%2532个)的增长幅度。而从学科分布看,文科较理工科增势更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门类分别扩招7776个、2263个、910个名额,均高于理学门类768个的增量,工学、农学招生总名额则分别缩减1220个、2673个。在疫情冲击后更受重视的医学科学门类,较上年考研扩招2906人,招生名额变动整体平稳。

新一轮的研究生考试招生中,历年招考“大户”管理学门类的扩招格外引人注目。《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管理学以接近7800人的增量,占到考研总招生人数增量的75.9%;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两大专业专硕招生各达46748人、24476人,分别同比增长48422377人,吸引大量考生为“上岸”而报考。

而工学门类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在专硕招生上均出现了千人以上的数量增长,其中,计算机技术以扩招3444人、增幅72.7%位居榜首;近年来因芯片“卡脖子”而备受关注的集成电路工程,招生增长950人,较上一年增长92.8%

不过,尽管新电子、机械工程、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战略发展优势的专业招生增势明显,因受基数限制,其招生总量多在10005000人,远不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数以万计的招生规模。且若以“大类”看,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等专业大类专硕招生分别缩招35.5%21.7%43.8%20.2%,意味着个别专业“走红”,尚未扭转专业大类招生下行的整体趋势。

不少研究者表达了对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不足的忧虑。“美国文科生比重从2010年以来大幅下降,单单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扩招规模,就相当于所有文科学生扩招总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卓贤此前告诉,若将工业增加值比重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作为分母,将非文科专业在校生占所有学生的比重作为分子,中国的数值是1.2,明显低于美国的2.1、德国的1.8、日本的1.4,“我们工科专业学生培养对工业的发展和升级支撑的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扩招“大户”管理学,在就业表现上并不乐观——2021年,教育部以“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撤销专业点804个。其中,被撤销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达31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学类)25个,行政管理专业16个,在本次撤销名单中位列前五。

985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告诉,该专业就业的选择方向很少,基本为NGO、政府职能部门、大学教授或研究员,而且以本科学历,很难找到纯专业对口的高薪工作。“肯定(要读到)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样,我们这种比较传统和保守的专业对学历要求挺高的。”

而另外两大报考热度居前的专业——法学、新闻传播,同样呈就业饱和之态。2023研考中,法学总招生人数增长910人,新闻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人数增长486人,较上年未有减少。但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法学”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已连续五年上榜本科“红牌专业”。而在智联招聘中,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与新传对口的记者/采编岗位求人指数(招聘数/求职数)仅0.07,是就业景气度最差的职业。

一面是扩招与报考热,一面是内卷与就业难,如此错位何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王顶明在相关研究中提出,长期以来,学科专业数量与比例决定授权布点数量与比例,进而决定招生规模与比例,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在逻辑,也是高等教育难以及时响应人才需求变化的重要原因。

以当前招生基础和增量都颇为庞大的管理学为例: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在学位设置中将管理学科升级为大门类,也推动了高校管理学的建设与扩招潮——申专业点、建院系、招教师、招学生,争发展。而在“滚雪球”式壮大后,再要缩招、裁撤教师,无异于触碰院系固有蛋糕,阻力甚大。尽管就业市场风水轮转,近几年来,管理学专业数量、授权点数量和招生培养规模基本稳定在1/6上下,“船大难调头”,且各层级高度同构化;2023年,管理学考研非推免招生超12万人,仍占到招生总人数的16%

此外,文法商管类学科专业因建设门槛低、培养成本低,更受高校扩招青睐,也是结构失衡的又一推力。这在本科层次同样明显。“近年高校扩招规模较大的是门槛较低的人文社科专业。2022年,文科毕业生规模比十年前增长41.8%,占比达44.2%。”卓贤撰文提及,“特别是不少由中职和高职升格的高校,通过新设置法学、经管类热门专业以加快扩招。”(参见《中国改革》2023年第01期报道:《老问题新趋势:青年高失业率与大学生就业难》)

这也意味着,表面的“文理之争”“文科生过剩”矛盾之下,更应反思高校和教育体系发展与评价“指挥棒”,以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与招生名额分配,实现分层级、分学科的差异化培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据2022年6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10年来,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已向外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凸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