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大学生就业“体制内偏好”明显,去外企意愿下降


2023年02月24日03:32 www.caixin.com

社会蓝皮书:大学生就业“体制内偏好”明显,去外企意愿下降

愿意去体制外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想去三四线城市工作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虽然仍旧偏爱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和二线经济发达城市,不过这种偏好有减弱趋势,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小县城、基层乡镇和农村工作的比例呈现增加趋势。”12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介绍,20182021年想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37.44%37.84%34.91%34.10%,想去二线省会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工作的大学生占比分别为43.10%42.02%41.75%39.27%

蓝皮书还显示,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县级市\县城、基层小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占比虽然相对较少,却呈上升趋势。比如,2018年大学生中想去三、四线中小城市工作的比例为7.29%202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1.77%

大学生就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体制内偏好”,而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相反,愿意去体制外单位工作的大学生比例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愿意去外企工作的比例下降十分明显。

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体制内偏好”,蓝皮书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从选择比例来看,大学生中选择最想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选择最想去体制外单位工作的比例;二是从变化趋势看,选择最想去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选择最想去体制外单位工作的比例则呈现下降趋势。

从数据结果看,20182021年大学生选择最想去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分别为63.68%68.32%73.04%74.74%。蓝皮书还发现,在体制内单位的选择中,大学生中选择最想去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最高,其次是事业单位,再次是选择去党政机关当公务员,最后才选择去集体企业。在体制外单位的选择中,大学生愿意去私营企业工作的比例高于选择去外资企业工作的比例。

从具体单位类型偏好的变化趋势来看,蓝皮书显示,20182021年,大学生选择最愿意去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具体来看,选择党政机关的比例从2018年的5.73%上升到2021年的8.99%,选择国有企业的比例从2018年的28.77%上升到2021年的32.69%,选择事业单位的比例从2018年的24.86%上升到2021年的28.74%

另一方面,大学生选择最愿意去体制外单位工作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选择私营企业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是选择外企的比例下降十分明显。2018年大学生中有14.11%的人最想去外企工作,20192021年这一比例分别下降到10.83%7.50%6.10%2018年选择去外企和私企工作的比例差不多,但是到了2021年,选择外企的比例已经比选择私企的比例低了6.50个百分点。大学生选择毕业后最想创业的比例一直不太高,且变化不大,20182021年占比维持在约7%

蓝皮书还发现,从升学选择来看,疫情突发后的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增加明显。2018届和2019届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升学深造的比例分别为25.64%25.34%,而在疫情突发后的2020届和2021届应届毕业生中,升学深造比例分别明显增加到30.83%32.01%

数据还显示,20182021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疫情突发后工作满意度下降明显,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下降幅度最大。蓝皮书介绍,疫情前,2018届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1分,2019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62分,变化不大,但疫情突发后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2020届、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得分分别下降到3.45分、3.44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疫情突发后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难度正在增加。

比较三种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蓝皮书发现,在四届毕业生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得分都是最低的,整体上非重点本科院校得分居中,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得分较高。疫情突发后三类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下降的幅度是最大的,2020年比2019年下降了0.25分。

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蓝皮书提出了“施政策”“细服务”“稳心态”“定规划”“强保障”等对策建议。

蓝皮书的数据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选取2018—2021年四年相同的18所样本大学的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数据。其中,2018年有效样本数为11901个,2019年有效样本数为12186个,2020年有效样本数为6039个,2021年有效样本数为12512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