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CHOOL创始人、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钱志龙表示:“教育是更接近农业的,不是工业。它不是通过一段时间培养出一个个标准化的、同款的、同质量的产品。它应该是一把种子撒下去,有的开出了美丽的鲜花,有的种出了香甜的瓜果蔬菜。这才是一个教育该有的样子。”
“我们来到致极学院,一个和我们之前读的大学非常不一样的场域。我们将在致极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什么是学习的本质......”
这是钱志龙博士在叁叁寻活动开场时对家长朋友说的话。叁叁寻是一场由他发起的呼吁家长反内卷的教育活动。活动来到上海站,他选择带领关注创新教育的家长们来到了致极学院,去观察,去探索,去聆听,去发现。
钱志龙博士曾拜访十几个国家的300所学校和创新机构,他发现中国的大学更多满足的是筛选功能,而不是培养功能。而致极学院的出现令他眼前一亮,这所致力于“培养中国未来的企业家”的学院让他看到了中国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创新!
感到眼前一亮的不止是钱志龙博士,现场来的家长朋友们很多都是名校毕业,既是中国教育的长期关注者,也都面临着孩子的培养、升学的难题。他们也会迷茫,也会焦虑,正如一个家长所说: “现在流行一个词:‘鸡娃’,其实很多家长都是不得不鸡。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创新型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我们想找到除了把孩子鸡到北大,鸡到哈佛外更多的选择。只有选择更多,才能让孩子不进入“军备竞赛”。今天来到致极学院,就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创新型大学一种新的可能......”
01
面向未来的
创新型大学是什么样的?
众所周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才培养带来重重挑战。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应对未来高度不确定环境的人才?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大学又是什么样的?每一位教育关注者都在寻求自己的答案。
唯一能确定的是,在快速迭代的当下,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均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依靠传统的教育思维和方式培养人才。 “致极学院让我想到了两所我心目中创新型大学的标杆:纽约大学和密涅瓦大学。”钱志龙博士在带领家长们探校时发出了这样感慨。
纽约大学没有传统学校的campus围墙,教学点遍布全纽约,只要有NYU旗帜飘扬的地方,就有NYU的教室。教学楼星罗棋布散落在纽约下城的各个角落,和周边的社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你可以说纽约大学没有校园,也可以说整个曼哈顿下城都是它的校园。
位于虹桥国际展汇的致极学院,也和纽约大学一样融入到周边的社区和商区之中。学生在食堂里吃饭,也许旁边坐着的就是某知名企业的高管。学生在健身房跑步,也许旁边一起锻炼的就是某刚刚下班的企业家。
密涅瓦大学 (Minerva) 曾被福布斯杂志,纽约时报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颠覆者”、被李开复和俞敏洪老师走心安利、建校以来每年保持1.2%左右的极低录取率。
与传统大学被动式的知识输入相比,密涅瓦大学所有的课程都是以研讨会 (seminar) 的形式进行,且每节课不超过20个学生。当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才忧虑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处理好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致极学院的学生早已在大一就开始适应这样的生活。
Minerva的申请系统里,不要求任何标化分数,没有以性别,种族,国籍,或经济能力为理由的录取名额限制,不存在需要被特殊照顾的“主流”群体。只要你是Minerva-Fit,就能被录取。
同样, 致极学院不唯分数录取学生,包容个性,鼓励创新,珍视能力,让具有强大内驱力和目标感的孩子如鱼得水。
致极学院有三门课程来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PBL课程、致极私董会和博雅教育课程。
致极学院希望通过完整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们打好坚实的根基,在实战中,在交往中,反复迭代晋级。 从来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孩子,致极学院也一样。同样,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都适合开创自己的事业,但 我们应该鼓励、支持、培养孩子以创业家的方式思考、行动 ,这对于他们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的这个世界,以及未来不可避免遇到的机会和挑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02
创新型学校能解决教育内卷吗?
前阵子一对考进清华双胞胎学霸的演讲被各种“励志”转载,摘录片段感受一下。
初二周末每天学习8小时,初二假期10小时。高中13小时……与对手的差距时刻逼迫自己保持紧张。
每次从外地比赛或培训回来,上学期间,下了车就直奔教室,从不回家;年三十,吃完饺子就看书;大年初一鞭炮响起时还在做题。生病输液结束返校,哪怕只剩最后一节……
这样的生活,开始是约束,后来是习惯,最后是麻木……
清华校园是全球十大最美校园之一,可惜没有时间欣赏……
假期吃过早饭就开始学习。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及饭后简短休息,从不离开学习桌......
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
读到这,我想您会有很多感受出来,有赞许,欣赏,有那是别人家孩子的感慨,也有身为父母的内在深深的焦虑。
从一线城市到边远乡村,教育的焦虑席卷全国。如何走出内卷,构建真正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的教育生态,是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必须直面的难题。
前不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全社会严重的教育焦虑?》刷屏网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教育内卷的究极原因是——学校均衡难以达到。
因为不同的学校差距太大,家长当然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上一个最好的学校。
杨院长写道:究竟应该让更多好学生集中在一所学校,还是让他们分散在不同学校? 这是要有所讨论的......在教育公平的维度上,掐尖、拔优、培优还是均优?还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选择。 我个人认为,非常可惜,我们绝大多数大城市,基本都是走向了精英主义的掐尖、拔尖、培优,打造重点学校,打造拔尖人才的道路。
那么创新型院校会是解决教育内卷的良方吗?科幻作家郝景芳说, 与其研究怎么在内卷中胜过别人,不如研究创造新世界,让世界不那么内卷。对抗内卷的唯一办法是把蛋糕做大。也就是创新。
致极学院的创办人肖知兴教授正是这么做的。致极学院致力于培养“知中国,懂世界的未来企业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办学初衷,源自肖教授对企业家子女的观察。
▲致极学院创办人——肖知兴教授
在和企业家们的接触中,他近距离地观察企业家二代们的留学发展状况。很多企业家在交流时,都提到他们子女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例如他们做技术性的工作还可以,但往上走做管理就行不通了。
问题出在哪儿呢?肖知兴教授敏锐地觉察到, “ 孩子们的创业精神和领导力太匮乏了 ” 。 现在的孩子被教导:将来一定要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对于那些具有企业家潜质的孩子,我们应该把孩子们培养成企业家而不是律师。但是很不幸,学校的教育体系都把大家的观念训练成固定的模式:做一名律师或者医生。我们失去了一次机会,因为从未有人说过:“你要做一名企业家”。
致极学院不是所有孩子的出路。但至少它让那些有“企业家因子”以及有强大内驱力的孩子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他们也许偏科,也许很不适应应试教育,但是他们依然有权利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依然有光明且美好的未来。
钱志龙老师在叁叁寻活动现场对家长说:也许你们觉得致极学院不够大,也许你们能看到致极学院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正是它迈出了大学创新教育的关键一步,它展现出的勇敢,它的成长性,让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也许, 面对内卷,面对焦虑,希望就是最好的一味良药!
03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还记得年初大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让无数人泪奔的一个镜头吗?
酒桌上,女儿贾晓玲给妈妈李焕英“看相”,告诉她,未来她的女儿美丽大方、学习优秀、工作好、赚得多......而妈妈却说:“我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
在这个人人追求“功利”的时代,家长们给孩子报了不少课外班、兴趣班,不停催促着孩子长大、进步;就连孩子都认为自己应该争气,给父母“长脸”。 大家似乎都忘了,人活着“健康、快乐”就好。
杨东平院长在《为什么会出现全社会严重的教育焦虑?》中,还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后普及教育’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是什么?
是幸福,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让孩子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未来,这种做法是更接近于幸福的目标的。 ”
叁叁寻上海站活动的最后,很多家长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尽管表达不禁相同,但是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写下了对致极“开放、自由、目标明确”的印象。
对于很多70后、80后家长来说,工作、生活、教育等时常让他们处于内卷的怪圈中,但是正是有这样一群反内卷,愿意去拥抱创新教育的家长,让我们相信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沉迷鸡娃,他们更愿意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
有一位家长和我说:“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孩子以后上怎样的大学,甚至他上不上大学我都觉得是次要的。我就希望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快乐的。”
是啊,千百年来, 教育的本质从来就不该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攀比,而应该是让孩子去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