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缘何不公开


2023年03月19日21:27 www.caixin.com

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缘何不公开|教育观察

此前,历次评估结果都向社会公开,不仅提整高校学科建设方向,也为学生择校选科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

第五轮学科评估去年12月就已发抵各高校,但评估结果将首次不向社会公开。

记者从多所高校中层管理者处确认了这一信息,某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务处处长李用(化名)告诉财新,去年末即已收到评估结果,但随附要求内容保密,不得宣传。一C9高校某研究中心主任也表示,评估结果最终以保密件形式发送到机要室,有解禁年数限制。

岁末年初,部分高校曾尝试以“喜报”的方式通传成绩,引发高教圈热议。如北京大学历史学院在年度学术总结中提到其中国史与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获评A+,该校光华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均有类似发文;华南师范大学则在新年献词文章中提到,该校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4个学科获评A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相对特殊,在其已故老教授朱正文的讣闻中谈及,该院设计学科历史性获评A+

李用表示,“泄密”高校随后相继遭到了约谈。财新回溯各校及院系官方账号,目前均已不再显示本次学科评估具体结果,部分文章删减、模糊掉了相关语句,或换用其他的学科建设成果;另有一部分文章则已经被删除。

及至2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公开撰文,梳理各轮次法学学科评估之得失,并表示不能因为第五轮评估结果的不公开而回避或阻却讨论。这回应了数月间公众对评估进度的猜疑,社会议论揭盖。

学科评估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下称评估中心)担纲,这一部属正司级事业单位最早诞生于1998年机构改革,并从2002年开始以第三方名义,约平均四年一轮的速度,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目前已完成五轮。

现行的学科评估,主要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参评高校根据评审设计,填报客观数据,定量信息自动算分;另一方面,评估中心也会对所填成果进行复核、同行专家审议(包括境外同行)及问卷调查。

由于评估中心附属教育部、具体对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高校虽可自主选择,但一般都会参评,到第四轮评估,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参评比例已达94%

此前,历次评估结果都向社会公开,不仅提整高校学科建设方向,也为学生择校选科提供依据,尤其是2017年完成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在业界影响深远。李用表示,第四轮评估结果公示期,也是两轮双一流建设时期,评估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之一,对能否“上车”具备影响,也对教育部投入高校“六大专项”之一的学科导向基金,有较强指导意义。

在此阶段,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大幅扩招,2021年硕士招生较2016年扩张78.1%,博士招生增幅62.7%。作为国内唯一具备官方背景的评价机制,很大程度影响报考学生的选择。

从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始,评估结果不再简单以得分高低呈现,而是以排名百分比落位,用ABC字母和“+”、“-”符号分层展示,在维度上增加了社会服务贡献,突出考察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评价方式上则对过去论文评价只重篇数、师资队伍质量只看客观数字等问题进行了调整,为第五轮评估建立了框架基础,其评审设计的科学规范性以及结果的说服力,在科研业界享有一定声誉。

根据受访者提供的两轮学科评估空表来看,第五轮学科评估进一步对“唯论文”、“唯帽子”等高校顽疾进行了针对。如学术论文质量,限定填报五项标志性学术成果,并据此分配,最多填报40篇论文;如代表性教师填报需分学科方向填写,限填15人,45岁以下教师必须占比达三分之一,并对其年均课时数有所要求。

前述研究中心主任表示,这也是近年教学成果奖中,越来越多出现院士、长江、杰青身影的原因之一,指标牵引下,此前主要关注科研的学者也在逐步兼顾教学。

李用解释,一个在B-以上评分的学科,至少需要50-60人的师资队伍,在四年内,只选出四十篇文章,几乎没有压力,更能体现质量和学术贡献;而15名教师,如果只选填“大牛”学者,就难以兼顾年龄结构要求,反而得分上无法占优,更能体现发展后劲。

指标增删上,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质量维度,且权重上升。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栏消失,“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成效”增加。

多位受访学者在领域内横向比较后,都对评估方式和结果较为认可,但对结果的不公开,表达了不适。谈及影响,王健在前述文章中认为,第一,过去所谓评估在“服务社会,为学生报考、学科和社会人才流动提供参考”方面的功能定位自此不复存在;二则彻底阻断了参评单位之间互较评估结果和公开作出学科排名的可能。

某部属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所所长认为,评估结果不公开,确实有助于减缓高校之间甚至院系之间的竞争烈度,淡化排名,而评估中心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要负责的对象本身也不是学生,当下则更面对政府需求。前述研究中心主任则认为,作为国内自有自评的体系,原本定期公开又突然中断,对主管部门力推的所谓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也是打击。

从高校管理角度,李用感慨,近年来内外部环境变化,高校收发文件,确实越来越多注有保密要求,不公布结果,可以视作行政层面,疏解讨论和压力、避免干扰之举。

如标准与学科评估有较大差异的第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复旦的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专业,曾力压哈工大、西工大等学科评估A+、且常年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传统军工强校,入选一流学科,一度引发热议,到2022年第二轮建设就又悄然跌出了名单。

王健在前述文章中,将公开结果比作医生给患者看病,似如将患者的诊疗信息公之于众,再去比较评价其健康状况的好坏。他认为,是否参评的决定,是高校自行做出,评估机构没有义务公开评估结果;相应的,也不必承担向政府反馈评估结果的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