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网
您当前位置:综合信息 > 详细页面

国家规范家庭托育点 如何纾解带娃难?


2023年03月23日09:35 www.caixin.com

国家规范家庭托育点 如何纾解带娃难?|教育观察

征求意见后,新文件最后的落实将对托育点服务的品质提供更好保障,同时也将进一步明确家庭托育的成本底线;维持机构良性运转另一关键是财务可持续

广东惠州,幼儿托育机构内的孩子。托育服务始终面临着设施缺口大、运营成本高、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供给增长困难。

国家层面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将出台,拟规定收托人数不超过5人,每名照护人员最多看护3名婴幼儿。托育市场如何变化?

新政由来

连续数年政策倡导建立覆盖面广的婴幼儿托育体系,但效果并不明显。三年抗疫历程中,更有不少托育服务机构面临经营危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近日发布《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出台意在继续规范发展托育服务,其中明确了家庭托育点的举办程序、办理标准、管理要求等。(详见财新网报道:《上海一托育园负责人失联 曾首批获资质如今债台高筑》《特稿|“明星”托育机构的闭园风波》)

托育服务始终面临着设施缺口大、运营成本高、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供给增长困难。独立的全日制大型机构少见。除了早前较多提供有限亲子服务的早教中心,较多的是现有幼儿园内另辟空间增加少量托育服务的“园中园”。而家庭托育点此前并不在政策视野中心。

20197月,卫健委牵头制定的托幼规范酝酿出台,当时即推出《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不过其中所指的托育机构,允许收托的婴幼儿上限是150人。此后系列托育政策也相继面世,托育机构在登记机关、场地面积、功能分区、人员配比和监控管理等设置规范上更为明晰。

事实上,作为托育服务的形式之一,家庭托育点存在已久,多为熟悉的邻居将孩子们放在一起雇人看顾,解决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现实难题。相对机构性托育点,家庭托育点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成本和收费较低,并且多就近开在居民区,方便家庭接送,解决婴幼儿托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且邻里之间也相对熟悉,有利于给孩子提供更多环境的安全感。

随着大型托育机构推广缓慢,该形式受到国家政策鼓励。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探索发展家庭育儿共享平台、家庭托育点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但此前,在国家层面尚无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和规划,也缺乏相应的建设、从业资格标准和行业监管机制。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娣芳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托育点建设减轻育龄青年养育压力的提案》,当中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台推动家庭托育点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为各省、市、区因地制宜推进家庭托育点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基本参考,并将家庭托育点建设纳入政府指导监管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家庭托育服务专业化建设。这也折射了社会对完善管理、拓展服务的关切。

如何规范

家庭托育点与前述文件中规范的托育机构不同,是指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的场所。根据征求意见稿,家庭托育点收托人数不可超过5人,每一名照护人员最多看护3名婴幼儿。该规定与部分地方此前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国家关于托育机构的设置标准要求更高。

例如山东省临沂市20231月发布的《家庭托育点工作方案(实行)》规定,家庭托育点招收婴幼儿一般不超过30人。国家卫健委2019年出台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则根据孩子年龄段不同实行阶梯式管理,托育机构一般设置三种班型:乳儿班(6-12个月,10人以下)、托小班(12-24个月,15人以下)、托大班(24-36个月,20人以下),18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混合编班,每个班不超过18人。

对于婴幼儿与看护人员比例,大多数省份规定每一名托育机构照护人员最多可看护5名到7名婴幼儿。国家卫健委《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规定保育人员与婴幼儿数的比例不低于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家庭托育点举办者应身心健康,无精神病史,无犯罪记录。家庭托育点照护人员还应符合下列条件:具有保育教育、卫生健康等婴幼儿照护经验或相关专业背景;受过婴幼儿保育、心理健康、食品安全、急救和消防等培训。家庭托育点应为婴幼儿提供生活照料、安全看护、平衡膳食和早期学习机会,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备案登记程序上,根据征求意见稿,举办家庭托育点,应符合地方政府关于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的有关规定,并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申请注册登记。登记后,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卫生健康部门在收到家庭托育点备案材料后,应进行现场勘验,并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备案回执。

对于家庭托育点的环境,婴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应小于9㎡,应提供适宜婴幼儿成长的环境,通风良好、日照充足、温度适宜、照明舒适。不得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得设置在“三合一”场所和彩钢板建筑内,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消防救援的铁栅栏、防盗窗等障碍物。家庭托育点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保持收托婴幼儿期间设防,婴幼儿生活和活动区域应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日。

家庭托育点应与婴幼儿监护人协商,签订书面协议,就托育服务中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争议处理等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何为真问题

很显然,征求意见后,新文件最后的落实将对托育点服务的品质提供更好保障,同时也将进一步明确家庭托育的成本底线。

虽然“全面两孩”政策2015年启动后,社会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旺盛,但托幼市场现有体量并不大,这与其行业特质有关。0-3岁的幼儿对师资数量和能力的要求较为特殊,需要专业且细致的照护,若要保障付服务品种,人力成本和硬件设施都需要加大投入。而机构规模化困难,实现营收目标不易。

在不少观察者看来,要有效增加服务供给,托育机构在财务上需要一定的政策性支持。不过,各级财政能否掏出真金白银,包括具体如何实施补贴,相关政策均少有涉及。

作为支持生育的重要配套措施,近年来托育受到政策层重视。2017年以来,陆续曝出的“虐童”纠纷和市场的旺盛需求令监管层注意力投向托育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婴幼儿托育问题在2017年10月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以“幼有所育”被提上重要战略高度。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健委《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等接连出台,旨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形成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等,并提出,到2025年,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分享到: